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名府

大名古城的庵观寺庙

时间:2021-07-14 09:57:18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柴续昌  浏览: 分享:

 

大名古城的庵观寺庙

柴续昌 

 

所谓“庵观寺庙”是佛门道教弟子修身养性的栖息之所,亦是宣扬佛门道教的人生宿命论的布道讲坛。旧社会宣扬神鬼和人的宿命论,起到了封建统治阶级所谓的法规刑律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南城煌庙大门里的两块石碑上所刻的那样:“明有法度”,“幽有鬼神”。活人一旦犯了法,即便能逃脱法网,死后也要受到神鬼的惩治,显而易见,修寺建庙的主要意义就在这里。“名刹古寺”建筑雄伟坚固,构思精巧奇特,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可任怀古者去寻幽探奇,凭旅游者去观光欣赏。大名古城为历代五朝之重镇,道、府、县三级政权同驻大名城内,俗有七十二衙门之称。不仅军政机构重重叠叠就寺庙建筑而言,也是根据各级政权所需,而竟相重叠。如城隍庙、孔子庙(文庙)、关帝庙、这三座庙宇各级政权必须修建外,还根据各自所需再各自建造各种各样寺庙。仅大名城内和东西南北四关厢(大名城关整个所属区内)约十平方公里内,就有大中小型各种寺庙不下四十余座,群众自建的单间小庙还不在其内。大名城内的寺庙分为南半城和北半城,南半城的寺庙是大名府所建,而北半城的寺庙则为大名府首县元城县所建,原大名县所建寺庙还远在古城正南八华里处的旧大名县,现叫旧治村的村中。这些寺庙的数目亦未列入古城内的寺庙数内。

南半城的南城煌庙(府建,现为草辫厂),占地就有一万多平方米,大门内甬路直通过厅,甬路两旁各立一块石碑(上巳有述)。过厅后东西各配房五间,再往里便是一座坐南向北的戏楼,正门从台下通过。戏楼两边各有角门供人出入,戏楼分前台后台,中间是透花木质隔扇。前台三大间,后台五大间。戏楼的造型古朴美观,雄伟华丽。戏楼对面五十多米处是城隍大殿,戏楼两边东西各有十间廊房,廊内塑有大名府所属八个县县城隍的泥塑坐像,八县是:元城、大名、魏县、南乐、清丰、濮阳、东明、长垣等八县。原来的塑像于1927年办织布厂全部拆除。1941年日伪县长李泽新又重新将城隍庙修整彩绘,八县城隍改为画像,两廊墙壁上又绘制了人死后在阴曹地府受各种各样酷刑的壁画,如碓捣、磨研、锯解、刀山、抱火柱,灌铁汁等等残酷刑罚,形象逼真,颇具匠心,看后叫人胆战心惊。正大殿正中是府城隍泥塑坐像,形态威严肃穆。两泥塑站像,有手拿生死薄的判官,手持钢叉的牛头马面。大殿前半部分是鼓棚,鼓棚东西两边各塑有一列站班塑像,奇形怪状的鬼神,有路神(俗称大头鬼)黑白老吉(二吉角)以及其它,个个神态怪异,面目狰狞,瞪眼咧嘴,张牙舞爪。大殿内空旷宽敞,光线暗淡,阴森恐怖。大殿广开五大间约十七八米,殿深约二十米,殿高约十余米,建筑形式采用宫顶结构宫殿式样,五脊六兽,协山转角,飞檐斗拱。殿顶用深绿色釉面瓷瓦瓦顶,屋脊上装有各种禽兽立体雕像。殿角飞檐各悬铜质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殿内彩梁画栋,两人合抱粗的南松立柱,涂以暗红色彩漆。墙壁绘画以暗蓝色为主色,配以灰黄绿红各色,显得殿内色调庄重肃穆,院内古树参天,殿内光线阴暗,看各个泥塑神像,似觉蠢蠢欲动,给人以精神压抑和视观错觉。白日一人独处其中,确能令人毛骨谏然。难怪俗云:一人不看庙……,此言不无道理。大殿造型从整体上看,可谓雄伟壮观,气势宏大,结构精巧,式样古雅,观后令人赞叹不已。

 走出大殿后门,迎面呈现出一座宫殿式的大门,上有一块立匾上书“寝宫”二字。是城隍夫妇的宿宫。大门内东西各有三间配楼,是宫娥佣妇们的住处。正面五大间,北楼是城隍夫妇的卧室。北楼下中间是城隍夫妇二人坐像,笑容可掬,不似大殿的坐像那样庄严威武。两厢放着城隍夫妇的坐轿,旗锣伞扇等仪仗用具。北楼上城隍夫妇的坐像端庄安祥,西边放着象征性的日用家俱,东边放着数只大木箱子。有掀开盖的,有盖着盖的,里边放着城隍奶奶的衣服和很多双绣花的各色缎子鞋和凤头花鞋。城隍奶奶的凤冠霞佩放在一个单箱里。布置的很有生活气息。墙上的绘画反映的都是宫中日常生活一些琐事,色调明朗,富丽堂皇,很具人情味道,与大殿内的阴森恐怖气氛形成鲜明对比。正中城隍夫妇坐像,城隍奶奶的坐像都是木质构架组装的,有一活动机关。有些老年妇女烧完香站起来时,要扶着城隍奶奶的膝盖,便触动了机关。这时城隍奶奶的坐像就会微微的欠身点头,似乎要站起来还礼的样子。大多数老太太经常给城隍奶奶烧香叩头,都知道这个秘密,不感奇怪。有些不知道的人要真的吓一跳呢。当时在一旁有个专管敲磐的老道士就会向你解释:不用怕,城隍奶奶给你还礼呢。老道士禁止男性上前摸动,尤其青少年就更不许摸动,这是“男女受授不亲”的封建礼教思想作怪。在寝宫东墙外有一座道观,住着数位火工道人,他们专管庙内一切杂务,并管理庙宇和做些日常佛事。

南关帝庙(府建)坐落在城内道前街路北,坐北向南,(现为人民戏院),占地面积少逊街南城隍庙。关帝庙用的大门系牌楼式的木质建筑,三孔门,四根立柱架着横梁,上边木质解架斗拱,镶着木质透雕的透花饰物,顶是用绿色釉瓦起脊瓦顶,样式古雅美观,别具情趣。走过大门便是头道过厅。厅凡三间,中间为通道,东西两间内各塑有一匹赤兔马,旁边站着一位马童持缰而立,一个耸耳瞪目似候主人呼唤,一则扬蹄甩尾似欲奔驰,造型精细,神态活现,停步注视,大有呼之即来之感。进入头厅二十米处即是二道过厅。中院东西各有三间配殿。二道过厅实际是一座坐南向北的戏楼,进入二厅大门,有四扇木质透花隔扇将二厅从中分隔成前台后台。后台三大间是化装室。前台也是广开三大间,东西长十二米,南北宽约六七米,可容纳大型剧团演出。戏楼大门不经常开放,戏台东西各有一角门供人出入。前台上方悬一匾额,上书:“世事是式”四字,前台中间一条向北的砖砌甬路,宽二米,高出地面一米半直通大殿,戏台东西两侧各建看楼八间。看楼是敞棚式的砖木结构,前有木棂护拦。大殿广开五间,通过甬路与戏台连为一体,大殿造型是前鼓栅后大殿连锁建筑型,宽约十二米,深约十五米。鼓栅西侧高木架上架着一面牛皮大鼓,鼓面直径约一米三。东侧用粗梁支架悬挂一口大铁钟,钟高一米八,钟口直径约一米五,重万余斤,系明代万历年间所造。提起铁钟,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呢,当铸造铜铁两口大钟时,监造官用了很多能工巧匠,铸了多次总达不到要求。眼看铸钟的限期快到,若还铸造不成,监造官全家杀头,监造官愁苦不堪。监造官两个女儿见父亲愁成这个样子,心里很难过,两个女孩子把心一横,一个扑在化铜锅里,一个扑在化铁锅里熔化而死。这样才把铜铁两口大钟铸成。还流传一首顺口溜:“铁钟铜钟是姐妹钟,一个传真定(真定府),一个传大名。姐妹要想见,还得大水冲。”这种传说和歌谣一直流传至今。鼓和钟都是佛门道教弟子作法事用具。撞钟击鼓来配合法事烘托气氛,即所谓“暮鼓晨钟。”大殿正中塑有关羽坐像,玉冠绿袍,黑髯金面,闭目捻须,威严端庄。左有关平,顶盔贯甲,悬剑捧印,面目微笑,栩栩如生,右有周仓,乌盔皂甲,手持大刀,怒目而立,神情严肃。殿中还悬数块匾额,如:“亘古一人”,“威震华夏”,“赤日千里”等等。在大殿东侧有一座道观,因供吕洞宾也叫吕祖庙,庙内有数名火工道人驻持,管理庙内一切事务,并给群众做些佛事。

南文庙(孔子庙),坐落在南顺城街路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较南城隍庙还要大一些。文庙大门木质瓦顶牌坊建筑,宽约十二米,设三门,高约八米,分三层,中下两层是木质立体透花雕刻的人物花纹,最上层是绿色釉面瓦顶,起脊立兽,插木斗拱,宫式建筑,平时中大门不开,两边门供人出入。大门的建筑式样古色古香,别具风姿。进入大门,一条方砖砌的两米宽甬道,穿过所有建筑物直通大殿。进大门至过厅约五十米,中间有一砖砌的半圆形池子,深约二米,沿池边有砖砌透花围拦,高约一米,池子中间有砖砌小桥,甬路通桥上。此池名叫“泮池”。凡新考取的“秀才”(古时读书人的学位名),祭拜孔庙时,必须从中间大门进入,再通过泮池上的小桥方可入内拜祭,这是对新秀才的一种光荣礼遇,这种礼遇名日“入泮”,证明考中秀才的身份。亲友对新中秀才贺喜时,故称入泮之喜,说明某某人巳中了秀才。一般人很少能通过泮池小桥,出入须绕泮池而行。泮池的东西两侧各树石碑若干座,碑的内容大都是历次重修文庙时各项记载,或有关文庙的事物记述等等。惜无详文可考。过厅东西两厢为管理人员办公和住处,走出过厅往里走去,约三十多米便是大殿,过厅与大殿中间东西两侧,各建有十间厢房。整个大殿坐落在一米多高的砖石砌的月台上。月台上面四周都有石刻雕琢的透花围栏,栏高一米多,每三米有石雕立柱,高出雕栏二十厘米,月台东西约二十五米,南北约三十多来。台前正中有石刻条石堆砌五层台阶,台阶两边也有石雕透花石栏,石头立柱上都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子立体雕像。大殿广开五大间,高约十二三米,深宽为十米和十二米之广,中间为大殿正门,每间都有四扇木质透雕花纹花棂活动隔扇,殿门上方悬一块立匾上书“大成殿”三个正楷金字。这座大殿造型完全是宫殿式的建筑式样,殿顶用深绿色釉面瓦顶,五脊六兽,脊高一米三十,脊用深绿色釉面雕花空心琉璃砖镶砌,脊上每隔六十多公分便有立体兽形一个,飞檐高挑,斗拱重叠,檐角各悬铜铃一个,微风吹动叮咚作响,铃声悠扬动听,又加院内古柏参天,静中有声,给人以清净幽雅之感,别有情趣。殿内彩梁画栋,合抱粗的南松立柱,用大红油漆漆刷。在大红立柱上用金、兰、白兰色彩绘巨龙盘柱。中间供桌上摆着一对三尺高的锡制蜡烛扦,中间有巨大的焚香用的古铜鼎。供桌后的高台上木质神笼中立着两米多高的兰地金字金边的牌位,上写“大成至圣文宣王孔老夫子之位”。两边各两座牌位;东边是:颜回,曾参,西边是:子思,孟子。俗称颜曾思孟四大配,亦称四贤。孔子弟子中有七十二人是最优秀的,俗称七十二贤,如:子由、子路,闵子谦,冉伯牛等等,陈立有牌位,列于两旁。墙上彩绘画像内容,都是孔子周游列国和讲学于杏坛等等故事。大殿内整个装修富丽堂皇,色调明快。整个大殿造型精致美观,气势雄伟,独具风采,与其它神庙大殿相比较,气氛格调迥然不同。

以上三座大型庙宇均在南半城,系大名府建。北半城也有三座大型庙宇,系大名府首县元城县所建,均称北城隍庙、北关帝庙,北文庙。北关帝庙坐落在满州街北头路东,坐北向南。走进大门回头一看,大门却是一座雄伟壮观的戏楼。进大门必通过戏楼下的通道。戏楼两旁各有一角门供人出入。东西配殿各有三间。正中大殿也是五大开间,宫殿式的建筑,清一色的红砖墙,深绿色釉瓦建筑,造型古朴庄重,气势雄伟精巧,占地约四千多平方米。北文庙坐落在羊市街北头,坐北向南,其占地面积,建筑规格,造型布局,与南文庙近似,规模亦相当雄伟。北城隍庙坐落在城隍庙街中间路北,坐北向南,路南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戏楼,与路北城隍庙的大门隔路相望。进大门,穿过厅便是大殿,东西各有五间配殿。因是县级城隍庙不设各县城隍位。大殿内和配殿内所有塑像造型,墙上绘画内容式样与南城隍庙大同小异。北三庙与南三庙从规模造型,气势豪华等各方面相比,堪称伯仲。

大名古城在建庙布局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寺庙集群建筑,一是寺庙对称建筑,寺庙集群建筑有两处,一在满州街北头,以北关帝庙为轴心,庙东仅隔几米远便有一座有门有院有殿的中型土地庙。庙的北后墙外紧邻就建有一座大型观音娘娘庙,有大门院落配殿廊房等等。观音庙紧邻偏西又有一座一进三的大型老爷庙,有相当规模。在这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土地上,就建有四座大中型庙宇。其二,是张小街南头(原名叫“宫里”)有一座坐北向南的中型老爷庙。庙之东墙外隔路坐东向西有一座有门有院的灶君爷庙。老爷庙正南背靠城墙,坐南向北有一座门院殿俱全的中小型鲁班庙。往西十几米处有一座坐北向南的大型泰山行宫娘娘庙,庙院内还有一座包公庙。也是方圆万米,地面上就建有五座大中小型寺庙。

说起对称建庙,须先从古城城门说起。现在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原是古城的第二道城门。在现今的四城门外建有一道半圆形城墙,与整个古城连为一体,名曰“瓮城”。头道城门都在瓮城墙开,南北两瓮城的头道城门都向东开,意在“迎喜”,东西两瓮城的头道门俱向南开,取意“朝阳”,故有大名古城是扭头门之名,即源于此。这四个瓮城圈内都有一千多平方米的空间便各修建庙宇一座。东门瓮城内是一座中型的东岳天齐庙,有大门、院落、正殿和配殿,有廊房四间,内住火工道士,专行香火佛事兼管庙内一切杂务。庙大门紧对二道城门,因此庙是坐东向西。南门瓮城内坐南向北一座关帝庙,也是一座中型庙宇,坐南向北,庙大门正对二道城门。北瓮城内坐北向南一座中型南顶老爷庙。院内还有一座奶奶庙,庙大门也是正对二道城门。这四座庙内都住着火工道人管理庙内事物。

另外古城内还有几座奇特的庙宇,一是:坐落在马厂街的中小型双关帝庙,有大门过厅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内并排塑造了两个关帝像,一个是盔甲武装、红脸长须的坐像,一个是扑头绿袍、金面长须坐像。从形象上看是一文一武,实际上是表示一生一死。正殿外两边分挂着一幅木质雕刻的对联,上联“汉封候清封大帝”,下联“生为将死为正神。”另有一说,是在一个庙院内建了两座关帝殿。此庙因过早的被拆除,没人能具体说明真象。总之在一座庙内有两个关帝像这是事实,故两说并存。二是,在南寺胡同街通往大寺街的东西胡同内,坐北向南有一座“骑马关帝庙”,庙只一间,内塑关羽,顶盔贯甲骑马握刀。一边是关平一手持剑一手托印,一边是周仓持锏怒目而立,其景其情如临战场。庙外还立着一根八米多高的旗杆。这座不大的小型庙宇的造型确是奇特,耐人寻味。三是,坐落在南顺城街泰山行官庙院内的一座小型老包庙,坐南向北,其庙虽小但造型却威严壮观,以取包公倒南衙之意。内塑包拯坐像,黑纱帽,乌龙袍,紫面长髯,相貌威严庄重。两边是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名校尉戎装侧立,怒目凝视,形象雄壮威猛,气宇轩昂。

这三种庙宇在一个城内同时出现,其用意何在?能叫后人沉思暇想。就其景观而言,在冀南大地上亦属罕见。

尼姑庵,城内就有两处。一处在南北寺胡同接壤处,坐西向东,庵门紧对道前街西口,名叫观音堂,是一处较大型的尼姑庵。一进二的院落,有正殿配殿,还有数间禅房,供尼姑们食宿之用。这庵是尼姑主持(剃光头,不留发),后人简称姑子堂,慢慢讹传为姑子台儿。另一处在西大街刘家花园内路东,坐东向西有一座白衣庵。有门有院,正殿三间,禅房三间,主持人是代发修行的道姑(留发戴道冠)。这些尼姑道姑有时被人请去念经做法事,得些财礼。其主要生活来源,是靠施主施舍和外出向绅商富户化缘(乞讨)。这些尼姑道姑在三四十年代,还见到他们的活动,后不知去向。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大中小型寺庙建筑。如大寺街北头坐北向南有一座大佛寺,大寺街因此而得名。走进大门穿过两道过厅,才是大雄宝殿,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殿内塑一尊千手大佛像,高约七米多。东西两侧各有禅房十多间,住十几个和尚,多时达到二十余人,内有武僧不少。据说大寺的和尚和南火神庙的和尚交往甚密,白日来往都由城门出入,但到夜晚城门关闭了,他们来往皆越城墙而过,过城墙如走平地,毫不费力。其中最小的小沙弥(小和尚)如玄香,玄馨等后皆还俗为农为商。十年动乱期间他们还都建在,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现皆故去。玉带街东头有一座奶奶庙,西头有一座坐北向南关帝庙,都是中小型庙宇。仅西大街就有三座关帝庙:西大街路南紧对羊市口,坐南向北一座小型关帝庙,油房街口紧对路南一座关帝庙。虽都是小型,都有门有院有大殿,院内各有一口水井。再往西路北,坐北向南一座关帝庙,紧靠寺胡同街北口。古城东关村南头,坐南向北有一座奶奶庙,系中小型的。村东头路南坐南向北一座中小型的老爷庙。村北头有一座三皇庙,坐北向南。南刘庄北头有一座较大型的大佛寺,有大门,有过厅,有大殿。殿内塑有一尊高约八米的如来佛坐像。这座庙俗称琉璃瓦庙。南关十字街口有一座中型真武庙,大门正殿,西东两座配殿。往南行二百步,有一座大型火神庙,进大门穿过两道过厅,直达正殿。殿内塑祝融坐像高约四米多。两边有禅房十数间,经常住寺僧人十数人,大多是武僧。南关南寨门外还有一座小型关帝庙。南关村东南地有一座中型庙宇叫普光寺,有门有院大殿配殿等。殿内塑有白天祖像,并住着两名火工道人。南关东寨外约五百米处,有一座中型庙宇,黑龙潭。殿内塑龙王神像。两边塑蟹兵虾将,张牙舞爪,造型滑稽而威猛。殿中有口很深水井,井底放着铁牌,按迷信传说:此井下通海眼,每遇天旱不雨,群众便自动组织起来,抬着神桌,头戴柳条编的帽圈,打着数十面牛皮大鼓,还扛着十几杆三眼子枪,鸟枪等火器沿途不住的击鼓鸣枪,到黑龙潭拜求龙王赐雨,并下到井底将铁牌捞出,放在供桌上,抬着供桌,神像浩浩荡荡,游街串村、沿途焚香叩头,鼓枪齐鸣,轰轰隆隆,很是热闹。每年农历四月间,根据麦熟早晚,在四月上旬中旬或下旬,定期举行一年一度的黑龙潭庙会。在西南城角城河外沿,有一座中型的送子观音庙,俗称奶奶庙。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定期举行一次大型香火庙会,方圆几十里路的人都来赶会,各种小商小贩也都云集于此做生意,有不少女巫婆表演 “打扇鼓”、“跳大神”、“抬轿子”等。一些迷信思想较浓的人,烧香叩头还撂香份,一切收入都归女巫们公用,闹闹哄哄很热闹,此风至今尤存。西关村西头坐北向南有一座中型的庙宇“蚂蚱庙”。西瓮城墙外有一座坐北向南的小型关帝庙。古城西北城角外,有一座大型古庙“临济寺”,系北宋时代所建。从遗址上看,此庙规模很大。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尚有残垣断壁遗存,木质神像的断肢残腿还支撑在那里,景象一片荒凉。临济寺大门前一对石雕狮子,雕刻精美,造型活脱,很是壮观,于民国十二、三年(北京晚报载为一九一八年——编者)时被军阀王怀庆运往北京,现今这对石狮仍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陈列,供人观赏,此狮是北宋时代所建庙宇中的唯一遗物。北关村北头,坐北向南有一座小型庙宇,一说是关帝庙,一说是土地庙,不知孰是。北关后师东南外一百多米处土岗子上,有一坐规模不小的残庙遗址。残砖碎瓦,庙墙痕迹依稀尚存,从残破的砖瓦分布面积上看,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据老人言此庙叫“皇姑庙”,也是北宋时代所建。二十年代我青少年时还经常到那片遗址中翻找遗物,惜无所获。

综上所述,仅是大名古城内外方圆面积十余平方公里内,就有这样多较知名的庵观寺庙。其规模之宏伟,造型之精美,建造布局之集中,并有几座稀有的庙宇,在冀南大地上可能首屈一指,就全省各地而言,也可能无出其右者。可借,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至今均已荡然无存,只有令人空怀幽思罢了。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damingfu/2021-07-14/4407.html

邯郸文化网、大名府、大名古城、庵观寺庙

邯郸文化网、大名府、大名古城、庵观寺庙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邯郸文化网、大名府、大名古城、庵观寺庙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代西方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
【万象心融】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张文成
【万象心融】全国美术
展讯/首届全国画竹名家邀请展5月18日在邯郸美术馆开幕
展讯/首届全国画竹名
万物生长靠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