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明与《农村应用文》
卫庆前
刘大明,是晋冀鲁豫边区教材《农村应用文》的编著者,这本不到百页的小册子非常受欢迎,不仅是全日制学校教材,也是成人的冬学夜校教材,几次再版。
十几年前作者收藏了刘大明的《农村应用文》,韬奋书店1945年9月出版,土纸铅印。光看目录就感到很贴地气:
第一类各种条子,第二类各种文书契约合同,第三类和解书、诉状、保条,第四类各种字码符号,第五类中外度量衡比较,第六类新称旧称折合法,第七类各种算数口诀,第八类怎样看日历,第九类怎样记账,第十类怎样写信,第十一类怎样写新闻通讯,第十二类怎样记日记,第十三类开会程序、会议记录,第十四类填写调查登记表说明,第十五类各种帖子,第十六类各种贺幛,第十七类各种对联。

图1,作者收藏刘大明编写的《农村应用文》。
每一类都与农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浅显易懂,解决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难怪当时一书难求,洛阳纸贵。
他在前言中说“用的时候如感到不够使唤的话,还可以通信研究。”“使唤”这个词是咱们当地老百姓“使用”一词的土语。加上他对边区老百姓日用文的透彻了解,我头脑里浮现出一个戴眼镜、穿长袍,边区土生土长的教书先生的形象来。
那么,刘大明是哪里人?当时担任什么职务?他为什么会从事根据地大众教材的编撰工作呢?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答案。
没有想到刘大明原先不叫刘大明,也不是咱们边区土生土长的教书先生,而是地道的上海人,《农村应用文》出版时才24岁!
年纪轻轻的上海人,怎么会在全面抗战的艰苦年代跑到边区山沟沟里编写教材呢?
刘大明原名赵子诚,1921年3月出生在上海人一个工人家庭。初中毕业后,年仅15岁的他经人介绍,到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简称“读社”)当练习生。“读社”的社长是李公朴先生。
1936 年,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高涨。他在“读社”受到进步读物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国民党政府为了扼杀抗日救亡运动,于当年11月逮捕了“上海职业界救国会”领袖“读社”社长李公朴和沈钧儒、邹韬奋等人(即“七君子”事件),更坚定了他抗日救亡的决心。
1937 年“八一三”上海沦陷后,他来到书社在汉口设立的分店;第二年5月,他赴重庆建立书社,当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 年6 月初,他受派遣赴成都建立“读社”成都分社并任经理,年仅18 岁。他加入党领导下成立的“成都市书业界同仁联谊会”,做抗日宣传工作,不久任“读社”分社党支部书记。
1940 年,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对进步书店捣乱、迫害,抓捕书店人员,查抄“禁书”。根据中共南方局领导周恩来指示,为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出版事业,他和其他几位同志赴晋东南开办华北书店。
他们从重庆红岩的八路军办事处出发,为途中安全起见他改名叫刘大明。一行十余人乘汽车、火车、渡船加徒步,经过3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山西省辽县(后改为左权县)桐屿镇。

图2、刘大明在山西辽县桐峪镇。
初到这里,没有印刷器材。经与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蒋慕岳等人共同商量,先经销边区出版的书刊和文具。他们从游击区武安阳邑采购到文具和一套油印器材,赶印了1941年月历和高尔基的名著《鹰之歌》,确保了华北书店在1941年元旦开张营业。1942年,油印了《狂人日记》、《和列宁相处的日子》、《世界名歌选》等20多种书籍,受到部队和群众的欢迎。
为弥补缺乏铅字印刷机的不足,他们以“在铅板上用手工印刷”的方式印书,印制的图书称为“刷印本”。第一本刷印本是《人怎样变成巨人》,印数1000册。
刘大明和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得到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领导的赞许,1942年元旦,他应邀到八路军总部参加新年团拜,彭德怀副总司令接见他。野政罗瑞卿主任调拨了枪支和牲口,使书店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图3、1941年春,华北书店在辽县桐峪镇开业。
在太行山,他与战友多次经历日寇残酷扫荡。在1942年5月的大扫荡中,华北新华日报社长何云、边区文联主任陈默君等壮烈牺牲。他也枪林弹雨中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坚强的八路军文化战士。
1943年,随着条件的改善,华北书店在黎城靳家汇村建立了铅印厂,为保密公开代号是“干部学校”,出版发行了大量书刊和党内的许多文件。为保密,设备器材、纸张和成品运输,全部包裹起来,印刷的边角料也都掩埋销毁。一次敌人来扫荡,他和同志们“坚壁清野”,把物品埋藏在办公室地洞里,敌人住在屋里好几天也未发现。
1943年10月精兵简政,华北书店和新华书店合署办公,刘大明愉快来到新单位。根据分工,政治理论书籍以新华书店名义出版,文艺、自然科学等书籍,以华北书店名义出版。1944年7月邹韬奋病逝后,华北书店改为韬奋书店出版读物。
1944年冬,边区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劳模大会和生产展览会。大会上,他采访了劳动英雄,写了《女状元郭凡子》(笔名王溪南)和《劳动英雄张喜贵》两篇人物通讯。
他到边区的几年,亲眼看到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的通俗文化教材,就进行了大量调研。根据平时掌握的素材,精心编写了《农村应用文》。拿“怎样写信”的例子来说,分为“儿子给老子的信”,“老婆给男人的信”,“同志间来往的信”等9类,通俗好学。因为适合群众的需要,《农村应用文》销路很好,一连再版几次,其他解放区也大量翻印。

图4、再版的《农村应用文》,1948年11月太行新华书店印行
1945 年日寇投降不久,他调任冀鲁豫边区新华书店副经理、冀鲁豫印刷局副局长,负责《冀鲁豫日报》的印刷。他和战友们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圆满完成任务。

图5、刘大明在写作中(2000年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平原省工业厅办公室主任、省财委会副秘书长,二机部技术司副司长兼国防工业出版社社长,四机部第十一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半导体所党委副书记、第一副所长,电子工业部十四院党委副书记;1984年离休。
卒年不详。
(邯郸文化网文章为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hdwhua/2022-01-15/5569.html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