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赵国都城迁徙与疆域变化

时间:2018-06-16 18:00:08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  浏览: 分享: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于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承认为诸侯。赵国于公元前475年立国 [②] ,至公元前222年赵王嘉被秦俘虏赵国灭亡,共经历了十二代十二位国君,存在了二百二十三年。赵国是战国时期统治北方地区的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被称为“当今之时,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 [③] 赵国极盛时,其领七包有今河北、山西两省之大部与今内蒙古、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区部分地区。
 
但是,赵国早起多次迁都,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在公元前424年赵献子即位时迁都到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到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到邯郸(今河北邯郸)。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在综合考虑赵国的各个时期地理特征、政治因素等基础上,探究赵国早期(赵襄子至赵敬候时期)都城迁徙与疆域变化的关系。
 
 
赵国建国伊始,定都与晋阳。《战国策》记载:“张孟谈曰:‘夫董阙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而尹泽(一作铎)循之,其余政教犹存,君其定居晋阳’。” [④] 由此可知,在赵简子时期,晋阳先后经过董安于和尹铎的两次营建。至赵襄子建立赵国时,仍居晋阳。《战国策·齐策三》载:“国子曰: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高诱注曰:“柱国,都也。” [⑤] 据此则可知晋阳战国时期曾为赵之都城。
 
晋阳位于太原盆地北部,汾水西岸,而且有太行山的阻隔,是理想的建都城之地。而且晋阳除了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还晋的粮草、战具储备充足。对于即位之初,羽翼未丰的赵襄子而言,是最佳的建都地点。
 
赵室选择晋阳作为自己的政治中心,其目的主要是从建立后方保障基地着眼的,同时也为了向晋国北方,尤其是向代地扩张势力。晋阳有利于赵襄子的拓地开疆的战略。 [⑥]
当时赵国的西部还有楼烦、林胡等少数部族,北方亦有东胡等少数部族(匈奴尚未兴起)。 [⑦] 此外,东北部还存在着代(关于代国的范围,沈长云认为代所辖的地域,约当今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一带,控制着河北的西北部及山西的东北部地区; [⑧] )这些部族时常南下侵袭,它们的存在对赵国的发展构成了威胁,赵国以晋阳作为北上略地的战备资源的后方依托,进而控制北方形势,北上攻伐这些少数部族,也可以获得广阔的腹地。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赵襄子实施了灭代的战略计划。
 
赵占领代之后,获取了土地和人口,疆域范围拓展到今大同盆地及桑干河流域的蔚县盆地。代地与楼烦等少数民族相邻,且南面中山国,这为赵国进攻中山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赵襄子时期的边界走向,以后或因战争,或因与各国交换土地而有所改变,但总的说来,赵国疆域的规模基本奠定下来了。这就为以后赵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赵襄子去世之后,献侯遂正式即位,以中牟为都城。《史记》载:“献侯少即位,治中牟。”且《水经注·增水》也说增水“东北流迳中牟故城,昔赵献侯自耿都此” [⑨] 又据《汉书·地理志》载“赵敬侯自,中牟徙此”,这说明赵迁都邯郸前是以中牟为都的。
  
 中牟位于太行山东麓,黄河以西的古淇水之阳,东与卫国相邻,亦与战国初期的魏国疆土相接。形势险要,据晋、冀之咽喉。襄子收复中牟之后,赵国获得向中原发展的前沿阵地。
 
公元前403年,名为天下共主的周威烈王宣布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⑩] 赵国正式加入了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形势的改变,要求赵国必须制订一个以参与兼并战争,逐鹿中原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方针。但要实施这一方针,就需要选择一个靠近中原,便于发展,拥有一定经济物质基础和优越地理位置的城市作为都城,因此迁都耿、中牟,最后定都邯郸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赵氏迁都中牟前,其领地己从太行山以西发展到太行山以东,与魏、韩、齐、燕、中山等国接壤。面对扩大后的赵氏新疆域,晋阳明显偏于赵国西北一隅,继续将晋阳作为赵的都城,显然既不利于其加强对新扩张领土的控制,也不利于从整体上控制赵国全国的形势。更为重要的是,进入战国之后,各国对于土地和人口的争夺己转移到中原一带,争夺的重点在黄河。中下游的赵、魏、卫、齐、楚等国的接壤的中间地带 [11] 。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之1便是将都城迁至更靠近中原的地方,赵氏出于同样的考虑,选择了拥有1定经济文化基础和优越地理位置的中牟作为新都。 [12]
 
但是,赵国不久又将都城从中牟到邯郸的变化,显示出中牟作为都城的不足之处,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赵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实力不足于过早的涉足中原这块四战之地的力不从自,故而沿太行山东麓将都城向北迁移。
 
 
赵敬侯即位时发生了公子朝之乱,都城迁往邯郸。《汉j持·地理志下》:“赵敬侯自中牟徙此”。迁都邯郸的历史必然性。在敬侯时期出现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敬侯统治时期,赵国迁都邯郸,使邯郸成为赵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结束了赵国都城屡迁的局面。定都邯郸后,赵敬侯便开始谋求赵国自身的发展,拉开了与诸侯战争的序幕。
 
侯仁之先生最早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撰文分析了邯郸城兴起的原因。侯先生指出,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沁河的冲积扇上。邯郸城所在的沁河冲积扇,平均标高则只有五十七米。沿着南面丘陵的北缘, [13] 司马迁说邯郸“北通燕琢,南有郑卫” [14] 可见邯郸的自然环境、交通情况、以及军事地位都非常重要。
 
赵国经过襄子、献侯、烈侯几代的多年经营,到赵敬侯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东方强国。《战国策·秦策四》称述赵国此时的强盛:“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厌案万乘之国二国,由千乘之宋也。”自此后,赵国积极进取中原,争衡天下,但赵国的西部不断受到强秦的蚕食,赵国则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略地以进行补偿,定都邯郸,意欲向中原扩展。
 
赵敬侯依靠赵国的强大国力,开始了向中原地区扩张和向卫发动战争。(敬侯)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 [15] 《战国策·秦策四》载,或为六国说秦王曰:“,··…(赵)筑刚平,卫无东野,牧薪采莫敢窥东门……”据此知刚平本为卫地,敬侯四年为赵所据。赵筑刚平的目的就是想以此为基地而进一步进攻卫。最终在成侯三年(前372年),赵伐卫,夺取了卫地的七十三个乡邑 [16] 。后来赵复攻取魏黄城 [17] 。并且赵向楚借兵,攻取了魏的棘蒲(今河北魏县南) [18] 。赵敬侯晚年,赵国开始与中山作战。中山是白狄族建立的国家,赵烈侯元年(前叨8年)被魏文侯伐灭。大约是在赵、楚与魏、齐、卫展开大战的时候,中山乘机复国。 [19]
 
从中牟迁到邯郸,赵国意欲向东南扩张,但遭到东南各邻国的反抗,但赵敬侯时在东南有所收获,使得赵国的疆域在此时有所扩张。 
 
结语
 
赵国同时期的还有魏、韩、齐、秦、燕、楚、越等七个大国,及鲁、卫、郑、宋、中山等十余个小国。 [20] 另可以说赵国一则面对各国的间日益激烈的兼并战争,二则处于各国和少数民族的包围之中。赵国早期频繁的都城迁徙受到自然、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等多种因索的综合影响,但最主要的是因为对内统治和对外扩张,即适应政治上长治久安的需要。
 
迁都事关重大,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条件下,并非易事,这与统治者的战略意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地理上分析,赵氏政治核心区从相对封闭的太原盆地迁移到太行山东麓,再沿太行山东麓向北迁移。这即是远离秦国的举动,也标志着逐渐强大的赵国涉足中原的争斗,将注意力放到了中原地带,参与扩张领土和兼并战争。
 
 
 
参考文献:
1、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沈长云、魏建震等:《赵国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北魏)郦道元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复校:《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4、李久吕:《论战国赵都中牟的历史地位》,《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
5、朱士光:《论赵都邯郸与赵国都城研究问题》,《邯郸学报》,2008年第4期。
6、侯仁之:《邯郸城址的演变和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7、(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8、葛剑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1997年。
 
 
[①] 各家说法不一致,这里笔者采取常见的说法“晋阳——中牟——邯郸”
(一)葛剑雄:赵国的都城从晋阳——中牟——邯郸,《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商务印书出版社,1997年,第29页。(二)李久昌《论战国赵都中牟的历史地位》,《史学月刊》,2005年第4期,“晋阳——代——中牟”。(三)孙继民、郝良真:《先秦两汉赵文化研究》,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第143-155页“晋阳——耿——代——中牟”。(四)侯仁之先生在《邯郸城址的演变和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 “赵国始都赵城,一迁至耿、二迁至原,三迁晋阳,四迁中牟、五迁邯郸。
[②] 沈长云、魏建震等:《赵国史稿》,北京:中华书局, 2000年,第109一111页。
[③]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卷十八,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78年,第432页。
[④]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卷十八,“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第588页。
[⑤]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卷十八,第393页。
[⑥] 沈长云、魏建震等:《赵国史稿》,北京:中华书局, 2000年,第130页。
[⑦] 沈长云、魏建震等:《赵国史稿》,第130页。
[⑧] 沈长云、魏建震等:《赵国史稿》,第32、113页。
[⑨] (北魏)郦道元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奸复校:《水经注疏》卷二十二,南京:汪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885页。
[⑩] 赵、韩、魏主国被列为诸侯的时间,《史记》本身记载有矛盾。笔者采取雷学淇先生考证后的403年。
[11] 沈长云、魏建震等:《赵国史稿》,第131页。
[12] 李久吕:《论战国赵都中牟的历史地位》,《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
[13] 侯仁之:《邯郸城址的演变和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第308页。
[14]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15]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16]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17]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18]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19] 转引自:沈长云、魏建震等:《赵国史稿》第143页,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107页。
[20] 沈长云、魏建震等:《赵国史稿》,第127页。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yd03208109)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民俗“炸邯郸爷”与邯郸有渊源!
台湾民俗“炸邯郸爷”
送你一朵小红花——刘根作品展
送你一朵小红花——刘
张爱玲:颠沛流离的一生,踽踽独行
张爱玲:颠沛流离的一生
读书 |消失的时间》:你没记忆,别人就篡改历史
读书 |消失的时间》:你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