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惊世发现!彭城地下古窑的谜底被揭晓

时间:2020-07-25 15:04:00  来源: 燕赵佳话  作者:郭光华  浏览: 分享: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郭光华,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党政机关工作。现任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从事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多年。已出版主要作品有:《彭城磁州窑》《我说磁州窑》等。致力于磁州窑遗址的保护和硏究,创办了“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参与了磁州窑多次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撰稿以及电视片、记录片的创作。

 

 

       一百年前,当从被水淹而埋在地下的巨鹿古镇挖出古瓷,国内外古陶瓷界的学者,把搜寻古瓷产于哪里的目光盯上古磁州境内时,他们毫无疑问的第一选择是彭城窑。

       因为无论从史料典籍记载,还是从民间传说,无论是从历史沿革,还是从地理地貌、蕴藏资源,无论是从“磁山文化”出土的陶器,还是至今窑火不熄的延续,都在促使引导做出这样的选择。为此,许多专家都曾来到峰峰搜寻古磁州窑的影子,除了能看到地面上残存破败的馒头窑和新建的简陋厂房外,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找到古代的陶瓷器物。

       长期以来,这成了大家心里始终困惑不解的一个谜。

       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世纪40年代。

       1945年8月8日,日本宣告投降。8月18日,太行五军分区政委陶鲁茄带领一个团,经过一天激战,将彭城从顽固的敌伪军手中解放。新生的彭城陶瓷行业,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以及后来的华北人民政府支持帮助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贷款发展,恢复生产。

 

       仅用四五年时间,到了全国解放初,彭城瓷业已从日伪占领时期奄奄一息的状况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私营窑场纷纷开工生产,国营瓷厂陆续建立。全区的碗窑、缸窑、砂货窑达到了两百多座,从业的陶瓷工人3500余人。

      1951年,著名的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带领几位青年学者,来到了彭城考察古窑址。他治学严谨,注重实地考察,著作颇丰。时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研究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陈先生这次就是要遍访考察河北省的古陶瓷窑址。他对古磁州窑更有兴趣和偏爱,这也是先来彭城的心愿。

       然而,眼前的景象与他的想象反差极大。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生产着生活中的日用陶瓷用品、工业陶瓷电料制品,以及优质的缸盆和仿古建筑使用的多彩琉璃瓦。虽然有的作坊和窑场还有绘画的装饰品,但粗劣的绘画颜料充斥在一些瓶、壶上,典型的白釉黑花、黑白剔刻、褐彩装饰技法已无踪影。

 

       先生不甘心也不信找不到他要寻找的东西。他在到处是馍头窑的旧窑场里探查,他在砌满笼盔墙的胡同里询问,他在摆满瓷货的碗市街、砂锅巷的店铺观看,他在小山似的瓷窑渣堆上挖找。几天下来,他失望了。除了地面上尚存的清末民初的古窑外,他没有找到想象中古磁州窑那些极具特色的典型器物。

       陈万里带着对彭城的疑虑,也带着对这座千年古镇的期望,随后对观台、冶子村进行了考古调查。在那里有了新的发现,确定了观台等地,为古磁州窑的窑口之一。

       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发现。之后,对时属峰峰矿区的观台等村,分别在1957年、1960——1961年、1963年,由省、市文物工作队及故宫博物院的李辉炳先生多次对观台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探查,发现了一些瓷窑和作坊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器物,基本摸清了观台等窑口的面貌。

 

       从新中国成立初到“文革”前的十几年里,国内外专家、学者把对磁州窑的调查、考察或者说主要是对观台一带古窑址及出土器物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了许多研究新成果。

       1965年3月5日,根据上级区划要求,邯郸市峰峰矿区将观台人民公社的观台街、东艾口、西艾口、前岭、岗子窑等15个村划归磁县。

       从此,同属一个文化脉系的磁州窑文化,分属于峰峰和磁县两个区县辖管。

      1987年3月至7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原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联合对已隶属磁县的观台窑址进行了第三次全面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出土数十万片古瓷片,发掘出比较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两千多件。发现9座古窑遗址,有的古窑保存得还比较好。这次考古无疑是重大的,它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的考古发掘报告《观台磁州窑址》,1997年由国家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把磁州窑的学术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峰。著名古陶瓷专家李知宴先生评价这本专著的出版“为陶瓷史、宋金元经济史、工艺美术史、窑业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陶瓷田野工作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数十年内,当国内外研究磁州窑的专家学者把目光盯上观台窑的发掘考古成果时,他们同时在念念不忘地思考着磁州窑另一个嫡系窑口——彭城窑的情况。

 

       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六七十年代,当陈万里、冯先铭、李辉炳等著名的陶瓷考古专家一次又一次来到彭城,苦苦探寻这座“嫡系磁州窑”的前世今生时,眼前的景象,地面上的建筑仍然使他们感到了困惑、迷茫,甚至失望......

       到处高耸的瓷渣堆、一座又一座的窑厂、林立的烟筒、浓浓的窑烟、不断建成的新厂、现代制作陶瓷产品的生产线,哪里还有古磁州窑旧影遗踪。

       权威的专家们甚至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彭城没有古代磁州窑窑址?

       彭城没有发现瓷枕的烧造地点?

      彭城没有发现磁州窑典型装饰风格、白地黑花器物的瓷器碎片?

......

        权威的论证必定是有权威性的。

        于是,关于彭城古窑的前世有了不同的说法:

        彭城窑是观台窑在元末停烧后转移过去的?彭城窑是在元代才兴起并逐步形成中心的?彭城窑在明代才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这些观点不能说不完整或不正确,因为它是那个年代根据那时的考察发掘、掌握的物证来说话的。尽管有的观点不够科学、严谨,但百家争鸣、无可厚非。

       彭城的古窑址到底在哪里?谁能揭开这个千年古谜?当然要靠事实来说话。遗憾的是,不知是禁锢,迷信于权威的论断,还是出于何种原因,彭城始终没有进行一次正式的考古发掘。

       历史的脚步在匆匆走过,时间到了20世纪70年代。埋藏于峰峰矿区地下的古窑址不甘寂寞了,它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1973年8月,位于彭城大路沟的“邯郸艺术陶瓷厂”破土动工建设。在地下三米的基建深沟里,挖出一块古代窑场加工陶瓷原料的石制碾槽大石板,上面竖行刻着“大元国至元卅一年四月初八日张彧记”一行字。“至元卅一年”是元代早期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1294年)。峰峰文物所的专家做了进一步的清理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瓷盆、碗、盘和破碎片,不少器物和瓷片上用铁锈花画着的精美图案,专家们确定这是一座元代早期的磁州窑窑址。

       这是在彭城首次发现的古窑遗址、遗物,这次发现最重要的意义是破除了多少年以来很多人认为彭城没有古窑的误区,证明了彭城最晚在元代已经开始烧制陶瓷的事实。

 

        这次发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应。那些关注着彭城古窑的人,因此开始关注沉寂在古镇地下的遗迹。

       1976年3月,在彭城的主要街道新华村原公安派出所,盖楼房挖地基时,发现宋金古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瓷片。瓷器装饰以白底黑花为主,内容以花卉、叶草、鱼鸟纹饰为多。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史》中收录的“宋代磁州窑(彭城)纹饰复原图”就是主要以这次出土瓷片纹饰复原的。

       随着地下出土物的不断发现,一个彭城的古磁州窑址被埋在彭城老街及周围地下的思路,渐渐明晰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峰峰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古窑址被发掘出来。

      1988年,彭城镇砖厂南边的一个叫二里沟的地方,工人们在挖土的过程中,发现了层层叠叠的碎瓷片。经文物所的专家探挖发掘,发现了完整的窑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器具,一件大型的元代器物“鱼藻纹盆”还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彭城磁州窑的一处重要古窑址。

 

 

      1998年至1999年间,彭城镇进行旧城改造的滏阳路西沿工程建设工地,从磁州窑盐店遗址西侧一公里范围内,在八坡窑、老槐树、碗市街、小街口、大庙坡、半壁街、衙门胡同等处,陆续发现了数座古窑炉遗迹,同时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瓷片、窑具和完整的瓷器。器形包括盆、罐、缸、碗、盘、碟、钵、瓶、枕、盏托、炉、灯及瓷儿童玩具等。装饰纹样以白釉黑褐彩为主,也有少量的白釉剔刻及绞胎器。

       1999年6月,峰峰矿区文管所与邯郸市文研所联合对彭城上、下盐店窑遗址进行了首次清理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发掘元代窑址1座、清代窑址1座、料池1座、瓷片标本万余片。

 

       2000年4月,在彭城原运输四公司老槐树北处基建施工地,出土了一批完整陶瓷器物及大量瓷片。其中一完整白釉黑彩四系瓶,高29.6厘米、腹径13.5厘米、口径4.8厘米、底径8.2厘米。腹部上部行草书写“沉醉东风”四字。许多瓷瓶残片上书有“太平馆”“八仙馆”等酒馆名称,以及“李家用”“梨花白”等字。

       2001年6月,在彭城新建中医院楼建筑工地,出土一批鱼藻纹大盆、四系瓶、龙风坛、碗等残片。其中一件较完整、有残的鱼藻纹大盆,口径30.5厘米、高4厘米、底径25厘米。盘中用铁锈花绘一条大鱼,外底中部墨书“大德八年六月望日记”字样。这批珍贵标本,为元代白地黑绘装饰技法鼎盛时期产物无疑。

       我不厌其烦地去写这些已经走过的历史,只是想为彭城伸张证明。

 

       从此以后,在彭城老街的地下,发现的古窑遗址、遗迹、陶瓷器物瓷片越来越多。几乎到了不管哪里搞基建、挖深沟,都会不时地发现不同时期古陶瓷遗迹、遗物,它的面积涵盖了彭城老街的整个地下。

       2010年四、五月,市、区文物工作者又对彭城半壁街、彭城瑞兴花园的建筑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宋、金时期的古窑遗迹及大量出土瓷器碎片,并在当年召开的磁州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了汇报,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赏与肯定。

       2010年8月2日至3日,中国磁州窑遗址论证会在峰峰矿区召开。时任中国古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莉英女士、副会长冯小琦女士以及国家、省、市专家学者李广宁、王兴平、穆青、马忠理、王兴、郝良真、乔登云等专家学者亲临会议,实地考察了彭城磁州窑富田遗址、盐店遗址、彭城老街、黄家窑址等,提出了《中国峰峰磁州窑遗址论证意见》。

       会议论证意见认为峰峰区域磁州窑的始烧年代从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可谓“万年窑火相传,百代历久弥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意见特别指出:“千年陶瓷古镇彭城镇,经区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努力,迄今保存有三十余座古窑、五十余座古作坊、7座渣堆等大量地面遗存,其地下遗存也极其丰富。这是目前在国内保存规模最大、保存现状最为完好的古陶瓷文化遗存,是极为珍贵的中国古陶瓷文化遗产。其重要性和独特性在于它们在社会、精神、历史、艺术、审美、自然、科学等层面或其他文化层面存在的价值,也在于它们与物质的、视觉的、精神的以及其他文化层面的背景环境之间所产生的重要的联系。磁州窑文化遗产见证着这一地区彭城特有的生命历程,承载和延续着这一地区特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我真为彭城感叹,真为彭城兴奋。

       作为古磁州窑最重要的中心窑口,彭城一定会在弘扬磁州窑文化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晋城远近闻名的画家村:李圪塔艺术写生基地
晋城远近闻名的画家村
安阳:古都传奇三千年
安阳:古都传奇三千年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
我国“唯一”没有蚊子的城市,曾是七朝古都,却鲜为人知
我国“唯一”没有蚊子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