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何以“武安”?

时间:2021-07-31 10:07:59  来源:贾话说不完  作者:贾利涛  浏览: 分享:

 何以“武安”?

贾利涛

   “武安”这个县名是怎么来的,其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最为通行的解释,“武安”的起初得名和战国的几位“武安君”有关。《武安县地名志》说:“武安的含义,概言之,即以武功平乱安邦,使此频年交兵之地长久安定。”由此凝结出“籍武而安”的说法,并且争相传说,既作为“武安得名之由来”,又作为“武安的寓意”。“籍武而安”来解释“武安”是说得通的。可以设想,武安处在中国地形二三阶梯的关键节点上,西连太行,东接平原,必定是兵来将往的陉隘。这样的战略要地脱不开“武”的频频登场,也只有凭着“武”的强力才能安定下来。那么,在“籍武而安”之外有没有其他解释的可能呢?或许是有的。

“武安”作为地名,至少在战国时已经很常见了。

《史记》载: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

《睡虎地秦墓竹简》:卌八年,攻武安。

当时流布甚广的“武安布”:

邯郸文化、赵国历史、武安、东周货币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燕下都东周货币聚珍》,文物出版社,1996,第201页)

“武安”作为县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历史上多次出现过,有些并非就是指现在的武安。能够和现今“武安市”对应起来的“武安”作为县名,主流意见说起自西汉初,也有观点认为秦代已置(见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如果稍微大胆一点推想的话,“武安”在置县之前,肯定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人口定居规模,“武安”这个名字可能要比秦汉早得多,只不过还没有作为县名,作为更小级别的区域名称是极为可能的。以目前武安先秦的考古遗迹而言,这种可能性极大,但也有很多想象的成分。

在中国古今地名中,“武”“安”这两个字都是常用字,在现今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名称中,带“安”字的有300多个。“安”有安宁平定的意思,县名中有“宁”“平”“定”字的很常见,和“安”表达同样的愿望。单从字面意义上看,武安和武宁、武定、武平具有相同的含义,后三者也是确确实实在用的县名。武宁县在江西,武定县在云南,武平县在福建。在县级以上的名称中,“武”字虽然没有“安”字那么常用,但也出现了七八十次。单以“武”字打头的就很多,如武都、武穴、武侯、武功、武冈、武强、武陵、武城、武鸣、武清、武邑、武乡、武山、武川、武进、武陟、武昌、武隆、武义、武宣、武胜、武江,等等。这些以“武”打头的县名有的起自秦汉,沿用至今,和“武安”一样,有些是各个历史时期陆陆续续出现的,均有着很长的地名沿袭史。历史上还出现过一些以“武”打头的县名,如武兴、武康、武德、武缘、武原、武泉等后来逐渐不再作为县名了。武安置县之初,当时以“武”打头的并不少,比如武功、武德等县,说明“武安”并非没有“同姓”的兄弟。值得注意还有两汉的“武始县”,史家认为就在武安附近,“武安”“武始”,看来这块地方因“武”得名绝非历史偶然。

就是这个“武”字,让人头大。众所周知,汉字从古到今的读音在变,写法(字形)在变,意义也在变。拿“武”来说,上古音王力拟为[mǐwa],中古音王力拟为[mǐu],这与我们今天的读音差别还是十分显著的。“武”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明显的上下结构,与今天的字形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汉字的字义一直在变,很多字用着用着就和它原初的意义分离了,有些增加了新的意思,有些干脆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意义。比如和“武”字同属“戈”部的“我”和“或”,原本都有持戈的意思,后来“我”变成了人称代词,“或”主要用作代词和连词,几乎看不出和“持戈”有什么联系了。

邯郸文化、赵国历史、武安、东周货币

(“武”字甲骨文字形,引自汉典)

“武”字的解释是文字史上的一桩公案。《说文解字》:“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直接引《左传》里的话,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传•宣公十二年》)自此,“止戈为武”流传开来,引述者无数。在此基础上还有生发,认为“放下干戈才是最大的武德”,这当然是越走越远了。更为麻烦的是,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讲汉字结构时以“武”作为会意字的代表,“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武”字肯定是会意字,怎么解释就各说纷纭了。

“武”字上半边是“戈”,基本没有多少异议,就是早期的兵器。争议在于“止”上,“止”在甲骨文里是个“脚”的样子,就是脚趾的“趾”。这个脚是前行呢,还是停止呢?从今天看,止应该是停止,止戈就是放下武器。但原初的“止”却是前行的意思,止戈就是持戈前进。于省吾《释武》:“武从戈从止,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唐兰《中国文字学》:“武字从戈从止,止是足形,古文字表示人荷戈行走,从戈形图画可以生出‘威武’的意义。从足行的图画里看出‘步武’的意义”。因此,“武”的最初意义应当是人持戈做动作。“止戈为武”是楚庄王的再创造。

现代汉语“武”常用作“动武”“武力”“勇武”等意义,也都是承继古代汉语“武”旧有的。还有古代汉语“武”的用法,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反而是这些字义出处较早,较为接近“武”的本义。比如,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甲骨文的“武”,下半部分像个脚印,两个脚印一上一下是“步”字,只有下面一个脚印,就是半步。“武”还可以是舞蹈和音乐名,《左传》载“武王克商作《颂》……又作《武》。”又如“尽善尽美”这词的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又可以作为乐器的名字,尤其是金属乐器,《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郑玄认为文指的是鼓类,武指的金类。

艺术学界有一种通行说法叫“武舞同源”,还有一种说法叫“巫舞同源”,并不是只说现代艺术分类上的武术和舞蹈是同源的,而且暗含了在艺术起源阶段武、舞、巫是一类东西。武、舞、巫古音接近,都属明母鱼部,有同源的极大可能性。《释名》:“武,舞也”。舞字来自“無”,甲骨文象形一个人手持道具(动物尾巴羽毛、植物枝叶等)翩翩起舞。而“武”则是一个人手持武器(干戈之类)踱步起舞。《明堂位》云:“朱干玉戚,以舞大武。戚,斧也。是武舞执斧执楯。”武、舞和巫的关联在于,巫是以舞的形式降神的。彼时的“巫”不像今天装神弄鬼的跳大神,而是承担着与天地沟通的重任,属于上层的智识阶层。这里的“武”不光有“武力”的意思,还有人类早期的思维方式、精神寄托和艺术表达。

回到“武”的原初意义上来,甲骨文字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戈”代表着武器,下面是“止”代表着脚步。上下合起来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半步为武也好,武舞同源也好,武大为于大君也好,所有的“武”都有一个核心的意项,持执戈的情况下以脚步带动身体动止有度,以此延伸出孔武、武力、动武的意义来。“武”有脚步的意思,而且这脚步是且行且止的,既要适时前进,又要适时停止。《诗经》里的“武”有足迹、脚印的意思,“履帝武敏歆”踩了天帝的脚印;“绳其祖武”遵循祖先的足迹。在神话意义上,足迹、脚印的“武”象征着什么呢?象征着生生不息的族人,象征着代代传承的乡土。

如果认为“武安”这个词可以追溯到两周的话,“以武功平乱安邦”来解释“武安”未免太多地使用了后世兴起的“武”的意义,属于楚庄王再创造的再创造。“武安”最早的意义,《诗经》里的一段话太为契合了,“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这段话的意思是“光明照耀着后来的子孙,我们遵循着祖先的足迹,老天保佑在这里太平安居千万年。”“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之为“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则为安。故而,我不认为“武安”的意涵必须攀附历史上杀人魔王所得的封号,也不必然关联战争兵燹的“以武安邦”。

在“籍武而安”之外,给“武安”本来的正面意义,或许可以是“祖武乃安”。我们可以浪漫想象这样的场景,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先民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来到了太行山东侧的这个地方,驻足四望,山清水秀,因此选择河畔山脚定居下来。在这里建屋种田,生儿育女,庆祝丰收,安居乐业。后来的子孙和人们,追随着祖先的足迹,继承先辈的事业,祈求安定祥和,祈望万世平安。如果要给脚下的土地起个名字,那肯定不是“以武力征服使其安”,而是“天佑祖武必定安”。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shi/2021-07-31/4715.html

邯郸文化、赵国历史、武安、东周货币

邯郸文化、赵国历史、武安、东周货币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邯郸文化、赵国历史、武安、东周货币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莫迪里阿尼:追求美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莫迪里阿尼:追求美是一
到河北大名古城逛夜市去
到河北大名古城逛夜市
王化云:新中国治黄事业的开拓者
王化云:新中国治黄事业
巫鸿:美术史研究中材料、问题、方法的衔接和转换——以乾隆为例
巫鸿:美术史研究中材料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