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与曹操有关的“毛城”到底在武安还是涉县?

时间:2022-09-22 14:23:48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张海旺  浏览: 分享:

 

与曹操有关的“毛城”到底在哪里?

 

前段时间,爱旅游的寒江又去涉县辽城乡茅岭底村采风。得此信息,山雨又动起这样的心思:曹操火烧的“毛城”到底在武安,还是在涉县?

与曹操有关的“毛城”到底在武安还是涉县?

武安旧志和彰德府志载:毛城,在(武安)县西。汉建安九年(204),曹操攻邺,袁尚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以通上党粮道,操击破之,即此。又阳邑城,《志》云:在县南三里。隋开皇十年(590),分武安县置。大业初(605),废。由此可知,毛城在武安县城西,这是一定的,没有什么异议和疑议。其二,阳邑县从武安县分置,其城粗糙,曰“毛城”,方位,在武安县西,存在时段是,隋开皇十年(590)至大业初(605),统共15年。可以看出,这个属于后来武安的“毛城”在曹操建安九年(204)之后己过386个年头,与曹操不大可能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曹操不是彭祖,活不了近400岁的,他是死了的,死在了洛阳,寿享只有六十有五。

 

但,为什么,武安县乃至彰德府志书上就有了“即此”的论断?山雨认为,武安旧志的底气来自于宋代《册府元龟》(府志因承不改)。该书为宋真宗赵恒景德二年(1005)王钦若、杨亿、孙奭等18人编修历代君臣事迹的史学类书,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规模宏大,居北宋四大部书(《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之首,所述史实有所舛错,在所难免。其中,所载“令狐邵”一条如下:令狐邵,字孔叔,父仕汉,为乌丸校尉。建安初,袁氏在冀州。邵求去本郡家居邺。九年,暂出到武安毛城中。会太祖破邺,遂围毛城。城破,执邵等辈十馀人,皆当斩。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问其祖考,而识其父,乃解放,署军谋掾,仍历宰守,後徙丞相主簿。就这么一句:九年,暂出(隐蔽)到“武安毛城”中。山雨认为,1005年,王钦若等,写三国时(204)令狐邵的事迹,把他“暂出(隐蔽)到”了隋开皇十年(590)才有且15年后就己废没的武安“毛城”即阳邑县的阳邑城中,这实在是让令狐先生穿越时空的行为。如此,至少让令狐先生多活了386年,且从临漳(邺城)跑到隋代的阳邑县城蹓跶了一圈儿,真是匪夷所思!

 

而事实呢?如涉县旧志所载:毛城,在毛岭。汉袁绍拒曹操,与审配议,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处,城即其所筑也,今尚存城址。虽然,这文句有了《三国演义》叙事的味道,但毕竟说的是史实。查地名碑刻,涉县西北四十多里,有东辽城者,古村,始建无考,与西辽城习惯统称为“辽城”,原名“燎城”。传,东汉末,袁绍为拒曹操曾在毛城(茅岭底、辽城一带)屯粮,后被曹军烧掉,故得名“燎城”。该村元至元十六年(1279)《峰泉寺碑记》称“真定府涉县燎城村”。该村原有洪门寺,村因又称“燎城寺上村”。明嘉靖四年(1525)《创建顺阳桥记》载:“河南彭德府磁州涉县以北四十余里许,其地名曰燎城寺上村。”该村清道光十年(1830)《重修七佛垴碑记》:“辽城者,僻邑也。地接上党及豫州之西偏。村东南隅,有荒城为基趾略存。相传,为建安末审配所置屯粮处也。后为火毁,因名曰“燎城”。后以“燎’非吉改名曰”辽”,取“辽远’之意也。"新桥村明嘉靖十七年(1538)《重建娲皇庙碑志》载:“三世孙师林等四人于寺上改东辽城村”。另,茅岭底村,原称“毛岭”。元末明初,张万良处西南的山沟立庄,原称西庄口,也称张家庄。又因村庄位于山沟的后边,亦称后湾村。后因此处地势不好,人们渐迁居茅岭之下,取名毛岭底。民国29年(1940)后,取“毛'*茅”同音,改作茅岭底。来家山村,始建年代无考,赖姓最先在此立村,以姓氏称赖庄。因其外在毛岭附近,称“毛村”,又因其位于毛岭西南五里许,也称“西五里”,还以其位于毛岭之前,称“前庄”。所有这些,都与“火烧(毛岭的)毛城”有关。地名就是文化,地名往往含有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几个村庄名,诉说着2226年前一段不容忽略的重大史实和涉县人不可不知的一段“三国故事”。

 

再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九年(204),攻邺,为土山、地道。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粮道”。这里是“屯”,不是“守”。武安长尹楷是被袁尚和审配“使”(派遣)而“屯”(驻军)到涉县的辽城乡的“毛城”的。这种受“使”而“屯”的现象,在乱世三国,太常见。武安长尹楷跑150多里地到涉县的辽城乡“出差”,是有重大任务的——“通上党粮道”。注意,任务是“疏而通之”。因是“上党”,必然是吴儿峪附近的毛岭,而不是其他。从邺城到上党(长治),或从上党(长治)下邺城,运粮的话,走的不应是南路潞川(浊漳河谷)险道,而应是北路壶关道直至滏口陉到邺城,这里,行程较为宽缓迂回,算大路;当然,关键之处也有险绝关卡。还有一点儿,为什么这一次是“西粮东运”?一是并州上党是袁氏大将高干把守的袁尚势力犯围。二是此地地势高亢,粗粮有保障,仓储条件好,而邺城一带,地势低,临河易水,军粮不易长储。为什么是在黎城涉县一带的东阳关左右屯军粮?

 

唐代李德裕论昭义军事宜状(全唐文七0三)云:“缘涉县正当山东(太行山东出)系口,绝是要地,有镇兵五百人以下,去潞府一百六十里。军粮至多,潞府官健月粮皆在此请受。恐潞府叛兵急则投窜涉县,摇动三州,切要国家先遣兵把捉。……昭义旧都押衙焦长楚,……刘从谏降黜,……今在邯郸。若……令镇守涉县兼把捉潞河徽子口,至为稳便。”按此状最能见涉县在此道上的形势。用白话说,涉县,当潞州东逾太行山通邢、洺、磁三州之系口,为昭义节度使境內东西交通要冲,故三州军粮以济山西潞泽者,多储于此。涉县吴儿谷之南潞河(即浊漳水)出太行山口,名徽子口,亦为交通辅线之一隘道。看来,唐代如此,汉末三国也怕如此。东阳关,毛城,上党东岀太行的钥匙重地也!

 

鉴于此,涉县西北辽城乡的“毛城”遗址,与曹操相关,是曹操拔掉的当年袁尚西屏上党的重要钉子之一。这一点,该明确了吧?!!

 

另,当时,曹操为什么要“击拔”邯郸?绕过涉城击楷破西北40里之外的毛城,掐断上党粮道,并州亦不足以恃矣,涉长梁岐必降。击拔邯郸,易阳(永牢)唇亡齿寒,易阳(永年)令韩范最终亦必降矣,且可起震慑示范河北(冀州)诸城作用。曹操拔钉断后切唇示范的招数,也真够狠的!!!

 

附:1.《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九年(204)春正月,济河,遏洪水入白沟(卫河)以通粮道。二月,尚复攻谭,留苏由、审配守邺(临漳)。公进军到沮水,由降。既至,攻邺(临漳),为土山、地道。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粮道。夏四月,留曹洪攻邺(临漳),公自将击楷,破之而还。尚将沮鹄守邯郸,又击拔之。易阳(永年)令韩范、涉长梁歧举县降,赐爵关內侯。

 

2.《十七史百将传-卷五44.魏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太祖围邺(临漳),破邯郸。易阳(永年)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永年),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永年)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

 

山雨   壬寅清秋之月   于古沙安乐窝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