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大商风华》连载8 志存高远成千里

时间:2022-10-14 08:52:21  来源: 神钲书院  作者:安秋生 图片:江芳延  浏览: 分享:

 志存高远成千里(《大商风华》连载8)

《汉药方案》内文

 

志存高远成千里·安秋生          

 

武安人走出土地改为从商,最初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随着形势的变化和视野的扩大,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宽广,志向越来越远大,济世活人,积德行善,货通天下,实业报国,逐步成为其中一些优秀分子搏击商海的理想。伯延镇房家、徐家、朱家,龙泉村武家,大贺庄胡家、常家,淑村朱家等一大批商业家族筚路蓝缕,几代人创业,最终走上了大致相同的道路。他们富而思进,砥砺前行,旗下的商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名声远播,创造了家族的百年基业,也谱写了武安商帮的辉煌。

 

草创一家企业难,把企业做大做强更难。武安商人学习借鉴其他商帮的经验,在管理制度上不断创新,确立新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集聚生产要素,驰骋中国大地,扩大经商版图,有的联东联号,有的联号不联东,实现集团经营,扩充在市场上的实力和影响,甚至谋取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尤其是武安药商,发展到后来都在制药上雄心勃勃,立志做尽天下良药,因为他们明白,没有自己的独家产品,在竞争中随时都有可能被挤垮。他们或挖掘古方,或利用祖传秘方,或搜集民间验方,或自己试验新方,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到清朝末年以后,许多药号都有自家的药案、专方或秘方,丸散膏丹品种增加,制药技术与时俱进,有的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些中小商家,也不放过任何做大做强的机会,千方百计有所作为。

 

下边这个“一八年学打丹”的故事,就体现了武安商帮不停求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万应灵丹”治疗有管瘘疮(西医名“骨髓炎”)有奇效,其制造方法叫“打灵药”,也叫“打丹”,当时配方及制法非常神秘(直到1965年国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编的《中成药制剂手册》出版后公开了这一秘密——制造方法是化学中的“升华”),很少有人掌握。龙泉村人武德三在东北清原县开设同兴源药店,得知某人手里有“万应灵丹”的配方及制法,便想得到它。但求得人家的秘方谈何容易。武德三经常请持方人到饭店吃饭,还隔三岔五送给他一些钱物,这个人知道武德三的用意,既不一口拒绝,也不轻易开口,偶尔酒足饭饱高兴了,才给透漏出一两味药名,等下次吃饭再告诉重量。就这样一味两味、一句两句的透露,断断续续反反复复,武德三拿到这份完整的配方,前后总共用了18年的时间。

 

有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药方及制法,武德三立即着手试制,可是试验几次,得到的成品药少得可怜,算一算还不够购买材料的成本。武德三再一次请那个人吃饭,诚心诚意向人家求教,才知道“打丹”必须选择在夜深人静之时,鸡不叫狗不咬,轻手轻脚,不能有任何动静。武德三按照这个要求再一次试验,终干获得了成功。——这种近乎神秘的做法,当时武德三只是照着办,并未弄懂其中的道理。解放后揭开谜底,才知“打丹”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没有大的声音及震动,成品药才会像霜一样挂在容器上。

 

除学会了“打丹”,武德三还收集了“九转益母还魂丹”(治妇女病)、“血余独角膏”(治无名肿毒、疔毒恶疮)等制药方案,都是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秘方。同兴源药店凭着道地的药材和精制的中成药赢得了信誉,受到了顾客和当地乡村游医的信赖,生意很是兴旺。

 

武安药商们的呕心沥血没有白费,他们在中医药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得到了业内外广泛认可,在医药界获得了相应的地位。其中有一本书可以作为例证。

 

《汉药方案》一书 20 世纪30年代由新京药业组合检编,满洲新闻社印刷所出版。它初版于伪满康德四年(1937年),再版于伪满康德七年(1940年)。“汉药”一词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因为在实际由日本人统治的伪满洲国,不准称“中医”“中药”,只准称“汉医”“汉药”。《汉药方案》由郑孝胥(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曾任伪满洲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题写书名,增韫(清末地方官、浙江巡抚、奉天府府尹,原哈尔滨佛教协会会长)题词,荣孟枚(东北三才子之一,著名书画家,曾先后任伪满州国吉林省、黑龙江省教育厅长)和邢定云(伪民生部审编官)分别作序。这样一本纯业务的工具书出版,竟然排出这么大的阵仗,可见官方之重视程度。关干刊行此书的意图,荣孟枚序中云:“今之验方诸集,皆汉前后医药方案之最可贵者,东方五千年余文化之结晶,其有寿世活人功效者,谨而得此。此也足与西方医药并立相成……”

 

《汉药方案》一书与武安商帮的关系,是武安数名药商参与了此书的编纂校正。此书编纂委员会共 14 人,其中11人的籍贯只注明其省份,而无县籍。在注明县籍的3人中,其中有2人是河南省的,他们分别是校正主任赵子钧和校正委员程慕堂。书中均注明为河南省武安县人。赵子钧时年45岁,泰和药房经理,伯延人;程慕堂时年70岁,锦和庆药房经理,同为伯延人。另有一人为“德庆钰”经理赵龙云,“德庆钰”也是武安人的药店。其中“泰和药房”经理赵子钧的照片印在这本书前面,他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一副专家派头(赵子钧在武安老乡圈里的外号叫“赵钩钩”,解放后居留长春)。此书档次较高,堪称权威方典。此书有这么多武安人参与编校,足见他们精医通药。造诣深厚,在业内享有盛名,深孚众望。

 

即使到了后期,武安人的商号里,厚待员工的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吃用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已经相当优越,员工待遇已经相当优厚,外出做生意仍然含辛茹苦。在20 世纪40年代以前,武安人的商号,统统实行一套封闭的员工管理制度。员工远离家乡,一律不准带家眷,无论大掌柜还是小学徒;一律“三年一住家”。三年时间里过着与外界基本隔绝的生活。其店规极其严格,许多商家在《万金账》上即定有禁令:不许抽烟,不许赌博,更不许出入妓院,店员离店办事,必须两人以上结伴同行,以便相互监督。店中所有人员,若违犯店规,“立马出号”永不再用。这些“铁打的规矩”丝毫不能变通。这套封闭的近于严苛的制度,一方面是为了保守商业机密,另一方面有利于排除杂念和干扰,凝神聚力做生意。但半军事化的管理,使得从业人员长期过着与僧侣近似的禁欲生活,其间人性压抑的痛苦辛酸不难想象。

 

学徒制度是武安药店的重要制度。差不多每家药店的门市上都可以看到一两名小学徒。他们被人戏称作“柜腿子”。“柜腿子”是他们药商生涯的序幕。学徒生活之艰苦,首先便是“三年无座位”这条规矩:学徒期间,在柜台里只能站着没有你的座位,有活儿干活儿,没活儿,就站立一旁,看掌柜和大劳金们做生意。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规规矩矩站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腿站累了,腿站痛了,腿站肿了,你都得坚持,继续站着!大人们告诉你:“不受苦中苦,难成人上人”,“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我们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咬咬牙,熬吧!就在这样的站立中,学徒们熟悉了药店里的一切,适应了药店里的生活;就在这样的站立中,学徒们学会了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客套寒暄,如何做成一笔笔生意;就在这样的站立中,学徒们由屁事不懂的毛头小子,从外到里,从量变到质变,蜕变成为一个合格的生意人。确实有学徒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和在切药、碾药的高粉尘环境里工作,患下痨病,因而早早丧失了生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生活就是这样,生命就是这样。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能吃苦,不能吃比别人更多的苦;不能坚持,没有比别人更多的韧性,你凭什么优秀?凭什么成功?用什么创造美好的未来?而有了武安商帮的奋斗精神、吃苦精神、坚持精神、创业精神,“有志者事竟成”,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会被你踩在脚下,变成为你铺就成功道路的基石。

志存高远成千里(《大商风华》连载8)

 

作者简介 

安秋生,又名安隆,字季三,号神钲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协会副会长,邯郸市散文学会主席,神钲书院院长。有散文、诗歌、纪实文学、传记等著作多种。研究武安商帮20年,著有《药鬼子记事》《武安商帮史话》《大商风华》等,曾受邀赴日本明治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和国内多地演讲。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