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时间:2023-07-14 09:16:57  来源:美篇  作者:白清长  浏览: 分享:

 在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史册里,邯郸是璀璨夺目、独一无二、缺之不可的一章。对此,可能有人不一定认同,邯郸不就是一座古城嘛,有什么特别的呢?

 

       

是的。有些城市由于距现在较近,因可见遗貌及史料较多,而被人们所熟知和推崇;有些城市因历史久远,久远到找不到参照物,而被人们所漠视和遗忘。在我看来,没有参照物,就意味着无以伦比。邯郸正是如此。

 

 

       

我不是学者,难以对邯郸做出考据式的研究,但我想以一个普通人的思维,做一些也许有失严谨的假设和联想,以此来表达对这座古城的崇敬与膜拜。

 

 

       

我想提的问题是:如果没有邯郸,中国会怎样?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就没有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果没有始皇帝的华夏一统,我们的生活会是啥样子呢?假如你想从邯郸去淄博吃烧烤,需要办理出国签证;由于道路车辙宽窄不同,你坐的马车将行走艰难;好不容易到了淄博,你发现问路听不懂,看货摊儿不认标签,买东西过秤斤两不同;胡乱吃了点东西,最后去结账时发现钱币也不一样。难怪曾有一位英国人说:“真羡慕你们中国出了个秦始皇”。当然,有人会问,就算没有秦始皇,照样会出现雄才大略的人物统一中国。没错,我泱泱中华,英雄辈出是肯定的。但是,有谁能保证他能像秦始皇那样创帝制、立郡县,车同轨、书同字,统一度量衡,具有开天辟地的眼光和魄力,且有韩非、李斯这样级别的人物“联袂演出”呢?如若不然,中国将长期分裂,邦国林立,在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中循环往复,也就不可能形成延续千年而不衰的大华夏文明。话说回来,许多人还不知道,秦始皇是邯郸人的孩子,准确点说是邯郸的外甥,生于邯郸,幼童年长于邯郸。出身于邯郸大户人家的女子赵姬,不仅给了秦始皇(时名赵政)的生命,更为难得的是在她的夫君异人抛妻弃子返回秦国后,为躲避官兵的追杀,她带着年仅三岁的赵政东躲西藏,度过了危机四伏的七个年头,才保住了这个日后缔造华夏、震铄古今的孩子。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就没有纵贯中国两千年的中央集权体制。秦朝虽享国不久,二世而亡,但秦朝的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却被后世王朝完整继承、保持并发扬光大,“天下凡能汉语者皆汉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由此奠定,华夏民族的概念由此成立。应当说明,这些制度的形成,来自于韩非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秦始皇当年看过韩非的文章,曾“惊为天人”所作。韩非的思想是秦始皇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大量政治措施,都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但必须捋清,韩非思想理论的源头则是他和李斯共同的老师——荀子。正是荀子对儒学的继承和改造,才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与时俱进。他的“礼法兼施、王霸统一”思想,正是中国王道“内圣外王”的“源代码”。可以说,横亘中国王朝两千年的真正“教父”,不是孔子,而是荀子。荀子,邯郸人。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就没有“毛遂自荐”这一世代传诵的励志故事和天下毛氏的源头。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毛遂的地位并不突出,且仅仅出现在司马迁《史记》平原君使楚救赵的故事里,之后的典籍便再无记载。但这却是一次不同凡响的闪现,他像一颗流星划破历史的天空,放射出夺目的光芒,激励后人两千多年。也仅仅因为他的一次闪现,给我汉语言宝库留下了毛遂自荐、锥处囊中、脱颖而出、挺身而出、两言可决、歃血为盟、因人成事、碌碌无为、一言九鼎等多个金子般的成语流传至今。更厉害的是他的后人。中国毛氏研究会在甄别多个版本后,2008年给邯郸市鸡泽县政府发送证书,最终认定毛遂为毛姓的始祖,毛亨、毛苌为毛遂后人,鸡泽县毛官营村是毛遂故里,韶山毛氏是毛遂的直系后裔。2011年,韶山毛氏族人在村党委负责人的带领下,到鸡泽县千里寻亲,谱写了续祖与发展的新篇章。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有诗曰:“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毛泽东”。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汉语之美将大打折扣。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魅力独特的语言。汉语的魅力,不仅在于字型字义之美:甲骨文的形象神秘,篆书的古色古香,隶书的端庄秀丽,楷书的中正规矩,行书的玉树临风,草书的龙飞凤舞,以及结字为词为诗的画面感;汉语的魅力更在于其强大的组词能力和概括力。季羨林先生曾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如此神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有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成语,它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是汉语皇冠上的明珠,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短短一个四字成语相当于通常用十几个字甚至更多的字才能表达出的一种意蕴,可谓“一词一典一故事,一俗一谚一文章”。2017年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修订版)》是迄今收录成语最多的辞书,达26000余条。但除去近现代约定俗成的成语以及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真正从古代承袭下来的成语大约10000余条,据专家统计,其中出自邯郸及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就有1584条,约占古传成语典故总量的1/6。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围魏救赵、邯郸学步、完璧归赵、利令智昏、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奇货可居、一字千金、一言九鼎、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惊弓之鸟、舍本逐末、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狗尾续貂、瓜田李下、鹿死谁手、黄粱美梦等众多出自邯郸、脍炙人口的成语,中国人大量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将会何等的啰嗦、苍白与无趣?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中国人可能还不知道端的是谁的饭碗。磁山文化发现于邯郸武安的磁山,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告别茹毛饮血时代,开创种谷养畜新纪元。在此之前,世人以为我们喝的小米粥、吃的鸡蛋鸡肉是从埃及和印度来的。磁山文化改写了世界农业史,邯郸西部被认定是世界上粟、家鸡和核桃的最早发现地。磁山文化表明,谷子在我国有8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全世界迄今发现历史最早的谷子遗迹。作为世界最古老的作物之一,谷子是中国北方文明的哺育作物,反映着世界农耕文明的原始起源。中国古代先民最崇拜的神灵是土神与谷神,江山社稷中的“稷”,指的就是谷子,后来演化为谷神。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是传统中国人最大的期盼。谷子以其耐旱耐瘠耐贮存等生物学特性,哺育了中华民族,培养出华夏子孙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中国就没有骑兵兵种。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死板的兵车正面战,转向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首先出现在赵国。地处中原北部的赵国,与匈奴为邻,深受其扰,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来去如风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为扭转被动,赵武灵王改革兵制,削减车兵,增设骑兵;改宽袍大袖的传统汉服为紧身束袖的胡服,以方便骑射。这就是闻名于史的“胡服骑射”。赵国也因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才使之成为战国后期能够屡次打败匈奴的汉军,赵武灵王才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甚至曾一度想灭掉秦国的“中国第一雄主”(梁启超语)。可以说,没有赵武灵王这一惊世骇俗的重大改革,就没有后来各大国的骑兵劲旅;没有骑兵,秦皇、汉武也奈何不了匈奴,哪来他们的千秋伟业?更难说有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的不世功名。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就没有“建安风骨”和中国文学的独立地位。我国文学,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集《诗经》产生、发展到建安时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建安以前,文学长期处于儒家经学的附庸地位。从建安时代始,由于曹氏父子的引领,为文人创作营造了宽松环境,因而造就了“三曹、七子、一文姬”等一批名士,留下大量作品,形成了“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史称“建安风骨”。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代表作家,也是最早形成的文学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千古丰碑。建安文学上承秦汉、下启魏晋,企及唐宋,堪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相比肩。建安文学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慷慨激昂、清峻通脱的艺术表现手法,为中国文坛注入了朝气和生机,奠定了中国作家特别是诗人的文学主导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盛赞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自觉时代”。而建安文学这场历史大剧的舞台,就在曹魏建都的邺城铜雀台——今邯郸市临漳县境内。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中国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规划。邺城,这座1800年前的都城,不仅创造了中国文学“建安风骨”的丰碑,同时又是一座中国城市建设规划的里程碑。曹操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超凡脱俗的城市建设设计大师。由他指导设计的王都邺城,创造了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邺城是第一个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从夏商周时期的洛阳之后2000多年,中国城市建设都是逐渐发展或经重建、扩建、修缮而成的,直到曹魏邺都才开了规划在前的先河。邺城是第一个将“城”与“市”结合的城市。在此之前的城市,“城”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混杂或割裂的。而邺城则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城包括大名鼎鼎的“三台”为政治文化中心,南城则为多功能性质的生活与贸易中心,第一次把“城”与“市”规划在一起。邺城是第一个中轴线和对称布局的建筑群。在此之前,都城建设虽已出现了宫殿、坛庙等中轴线元素和“前朝后市、前朝后寝、南郊祭天”的礼制,但仅是最初的理论和观念,也仅仅体现于局部或单体建筑。真正把中轴线空间布局应用于整座城市建设的,邺城是首创。由此可知,邺城改变了古代城市的性质与功能。随着社会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原本的城市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帝王为主导的政治中心,它开始向综合性功能型城市转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邺城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影响。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没有邯郸,就没有中国“梦文化”的载体。梦,一个古老的人类心理现象,与生俱来,如影随形,人在梦在,人去梦息。梦境如真,梦醒如幻,真亦幻、幻亦真,虚无飘渺,神秘莫测。对此,我们的祖先早已注意到了,因而才有了《周公解梦》和《梦林玄解》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代沈既济传奇故事《枕中记》的问世,使梦作为一种文化,从邯郸登上了大雅之堂。从古至今,黄粱一梦以及由此演绎、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以成语“一枕黄粱”名梦为代表的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黄粱梦的美妙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了日本小学的教课书。依据《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粱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自从《枕中记》叙述的落魄士子卢生在邯郸旅店里,枕着吕翁送给他的枕头做了一通“黄粱梦”之后,“邯郸道”便成为古往今来中国文人士子求取功名路途的代名词。“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曾在“邯郸道”上发出对人生的感慨。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白清长:历史上邯郸有多牛

斗转星移,山河易容。在华夏大地上,有多少城市兴起,有多少城市衰落,有多少城市迁徙,有多少城市更名,唯赵都邯郸岿然于太行山下三千年,城池不移,名字不改,荣辱不避,波澜不惊,默默守护着中国人心里的“邯郸道”。

 

(图片来自网络)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低调的千年古都,网友0差评,到了最佳旅游季节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市,历史悠久风水极佳,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石窟,奢华无比造像达51000多尊,游客却不多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