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名胜

阎承之先生传略

时间:2021-07-11 15:51:25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霍竞吾 呼中汉  浏览: 分享:

 

阎承之先生传略

霍竞吾  呼中汉

 阎承之原名阎继善,字承之,生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222日,河北省大名县红庙乡东桥口村人(原名北桥口、南桥口)。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其父阎清儒(字雅堂),清代文庠生(秀才),一生设私塾教读,乡里仰重。阎承之幼时聪明过人,六、七岁时,一次到金滩镇老羊市街胡家拜年,时值舅父摸纸牌,他暗中指点,使舅父连赢不输。当他观牌背就知其里的特殊才智被大家发现,惊讶不己。舅父随禀其父,专聘教师指读,一连三载,更换三位教师,成绩斐然可观。到第四年,另聘一位高明教师,该师看他的作文,声言已超其父文才。接着苦读二载,即于1889年十二岁时考中秀才。尔后,他随父在乡里广收青年学生,辛勤办学。此时,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我国日濒危亡,当时部分先进人士热心西学,倡导维新变法,兴国图强,阎承之先生积极响应,广为宣传,反对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时称洋学堂),停诵五经四书,实现科学救国。1911年辛亥革命后,阎承之赴天津考入丙级师范学堂,毕业后赴日本考查教育年余,旋返大名全力倡导新学。

1914年,元城、魏县两县并入大名,县署行令,将设在城内西街的高等小学堂改为高级小学校,阎先生出任校长,此时,阎先生所聘教师多为资历深厚、崇尚新学的人。他本人辛勤讲读,凡事身律力行,从不气指颐使,对学生督导谨严,绝不使稍有荒戏。凡受其陶冶者,学识大有长进。1916年,大名、南乐交界处部分守旧顽民,极力反对新学,春季啸聚民众数百,从南乐起事,乌合北来,喊出“灭洋学、砸盐店,烧杀头头阎继善”的口号。沿途被烧的有寺庄冯化南、翟町王慕五、张集霍仙舟,一直烧到北桥口阎承之家。并抢劫了金滩镇盐店,火苗熊熊,狼烟四起。阎家居家人逃避,庐舍成墟。当时县府对阎家被烧房屋草草修补,但不久再次被焚。由于县公署和驻大名的直南镇守使署及时惩办为首的纵火要犯;散去随众,并拨款陪赏阎家损失,此次反洋学的逆流始告平息。  

阎先生任高小校长时很注意保护大名古迹,当他获悉卫河东张铁集南郊洼地出现一座古碑,他迅即邀王慕五、霍仙舟同去查辩,从出土的部分碑文看,系晋代文人高文华的碑,己属少有文物,足资保存。阎先生雇佣张集北街任家壮牛八头,请人以滚木转辗运至大名城,至今此碑尚存。

阎先生在学校为修盖一列高大讲室,组织义务劳动,让学生抬土平操场,但校内有部分人不甚赞同。恰巧,学生中有个县长的儿子,自幼娇生惯养,经受不起劳动锻炼,因抬土压肿了肩膀,回家后抱怨非常,为此县长对阎先生极表不满,提出抗议,斥责先生不该让小学生参加劳动。但有些学生家长,认为阎先生让学生抬土算不得什么过错,当时驻大名的镇守使李长泰,对县长斥责阎先生愤愤不平,竟和县长发生口角。此时阎先生处境十分尴尬,便引咎辞卸校长之职。后经李长泰举荐,直隶省教育厅函聘阎先生北上天津,在省教育厅二科任主任科员,后升任科长之职。

1916年阎先生到省教育厅以后,他热心教育,忠诚勤奋,业务娴熟,对部令、法规、厅方制约章程,以及诸多文件铭记不误。当时虽然厅长、秘书时有更选,但他不追随上司,求官晋升,而是倾心教业,竭尽全力。每逢新职垂询,他则对答翔实,深为当时僚属、同仁所钦佩,视先生为一部“教育辞典”,人多戏先生为“阎章程”。

阎先生在省教育厅任职期间,交游颇广,结友甚多,如保定女二师王化民、保定二师肖汉三、邢台四师燕友兰、冀县六师Xx x、泊头九师桑丹凤、大名七师谢台臣等校长,均极友善。每逢厅方派先生到各地视学时,无不交谈欢洽,特别是和大名七师共产党员校长谢台臣过从犹密。从创办七师,校址定在大名,以及学校不断发展,谢台臣提出种种建议,他无不采纳、想法实施,给予支持。他曾先后三次力荐谢台臣主校,为直南培养教育人才。

阎先生对全省和天津市所查看过的一些重点中等学校,每校房屋多少,那些应该修理,学生多少,教职员姓名和文化高低,他都能准确的作出回答。尤为可贵的是每逢回乡查学,常是办完公事而后回家,有时公务紧急,竞路过家门而不入。他对兴办桑梓教育,改变大名教育落后状况十分关注,为增多师资,他一面向省教育厅提出建议,一面鼓励大名教育界名宿王慕五先生向上呼吁,于1932年经省厅批准,在大名金滩镇完小附设了一所大名简易师范学校,先后招生三个班,培训小学师资100多人,直至“七·七”事变才停办。

阎先生在省厅工作期间,廉洁奉公,从不谋私利,诸如请客送礼之事,他极为反对。有时他为人办了好事,解人危难,对方出于感激之情,瞒着他,到其家送礼,他每逢发现,即坚持将原礼退回,并严词相告:“要请客送礼,有事别找我。”为此,他更受人敬重。在日常生活中,他不趋时尚,嗜烟拒酒,不喜荤食,衣著简朴,常劝家人勤俭度日。但是,每逢求学青年遇着经济困难,还总要解囊相助。女革命家郭隆真在法国写血书向国内求救,他闻讯进行募捐,给予支持。共产党员教师冯品毅在1930年遇难后,他向河北省教育厅提议发恤金2000元。甚至连南京某大学缺少经费,他也捐款资助,为兴办教育而献力。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寇入侵,河北省教育厅被迫由天津迁移河南堰师县,筹办河北高中,师范等学校,阎先生也随之前往,继续办学。但是,由于日军步步逼进,教育厅长李金澡携巨款南逃,师生走散,厅方所有成员各奔前程,阎先生和部分同仁绕道返回天津。尔后,为生活计,在河北省女子师范学院(即现河北师大的前身)任一微职,直到解放,因年迈而辞职。阎先生逝世于19534月,享年74岁。

阎先生自幼热爱祖国,忠诚教育、思想进步,终生为教育事业而奋斗,最后家庭虽然清贫,没留有任何财产,但他教育、影响了下一代的子子孙孙,至今他家族中仍有七人在河北省一些大、中、小学校任教,同时也培养了不少教育人才,为发展河北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

 阎先生一生为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

 附记:

 在此传文整理过程中,获得了阎承之先生的晚辈阁焕名、阁焕勋、阎焕英等大力支持,提供许多资料,在此特表谢意。

邯郸文化网、名人名胜、阎承之

邯郸文化网、名人名胜、阎承之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邯郸文化网、名人名胜、阎承之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