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太极圣地

高深太极武学亲历记:一个真实的故事(上篇)

时间:2021-11-25 15:50:56  来源:武魂太极  作者: 张方  浏览: 分享:

 

太极拳的松是为了聚气,因为你如果身心紧张肯定就不能气沉丹田,如果不能松还硬往下压气,则百病丛生。还有,松是为了气血通畅,是为了积蓄能量,是为了搏击时能灵活多变,是为了以柔克刚。总之,我们修炼太极拳不是为了松,而是为了能自卫,能制敌,能延年益寿。

 

我发表《太极拳十问》已经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大师辈出,拜师费从原来的几千到现在的几十万!太极拳也从以柔克刚的传统武学,变成了一门生财有道的产业。而太极拳本身也正在被气功化妖魔化,成了一门玄学。那么真实的太极拳究竟是怎样的?

高深武学、太极拳、杨露禅

一、修炼太极拳是否需要童子功?

二十多年前,太极拳界有人为了标榜自己是正宗,就硬说得武式太极拳真传者唯有李逊之先生。李亦畬祖师逝世的时候,李逊之先生才六岁!试问六岁的孩子能明白什么是阴阳?什么是虚实吗?能明白怎么放松吗?如何体悟太极拳以柔克刚的独特内涵?即使李逊之先生是吕祖(吕洞宾)或丰祖(张三丰)转世下凡,能够把拳架子划下来,那也是少儿舞蹈,不可能是真正的太极拳。

首先,太极拳确实是门高深武学,小孩子学不了太极拳。我十二岁那年在北京第一次学习太极拳时,就根本入不了门。虽然此前学过太祖拳和黑虎拳,还练过拳击和击剑,身体的协调性绝非同年龄的孩子可比。当年教拳的师傅还是杨健候的弟子,但我学了半年仍不得要领,不仅味同嚼蜡兴趣索然,甚至连拳架子都没划明白。老师讲单鞭下势时,说下势后前手如蛇信子,后手像喜鹊的爪,所以又叫“蛇身下势”。然后告诉大家太极拳是张三丰看到灰喜鹊和蛇打架悟出来的以柔克刚的拳法,最初起名叫绵拳,原理来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年书店恰好来了马王堆版的《老子》一书,我就马上购书研究,虽然我的古典文学是童子功,但真就看不懂。

不过教太极拳师傅讲的张三丰创拳的故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太极拳是否真为张三丰所创,近年来众说纷纭。而太极拳名称的出现也确实很晚,但杨露禅说的绵拳却是历史悠久,看来是先有拳后定名。此处宕开一笔,从武林的其他门派的传承来佐证一下。比如前些年,心意拳和形意拳之争时,有人说戴隆邦作的《六合拳序》是后人伪造的,这就太可笑了。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是先有戴隆邦的这篇序,世人才知道形意拳原来叫心意六合拳,祖师爷是姬龙峰,第二代传了一位朝廷大官叫曹继武,戴隆邦是第三代,而编著拳谱的人叫马学礼,戴隆邦是应邀捉笔。如果是戴家后人伪造的,他完全可以略过曹继武和马学礼,直接就说自己是姬龙峰嫡传,辈分岂不更大?太极拳的源头之争也是如此。从《廉让堂太极拳谱》的几个版本上看,曾经从“太极拳不知始于何人”,改成“太极拳始于张三丰”,再改回“太极拳不知始于何人”。其中的缘由值得研究。

二、不下势子能练出真功夫吗?

当年在北京,跟我一起学太极拳的那个群体的年龄都挺大,其中就有我外祖父。我外祖父自然是姓方,但我一直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从来不敢问,教我功夫最多的陈爷也是如此。有人说这位陈爷可能就是陈晓东先生,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因为陈爷没练过松溪派内家拳。当时我外祖父学太极拳就是为了治病健身,年龄大了,所以基本都是站着打拳,北京练家管这叫“老头拳”。站着打拳是永远也练不出功夫的,有人说不下势是为了更好的松,笑话!这是为没下过功夫找借口,下势子后能松下来才是真松。《廉让堂太极拳谱》中明明写着:“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肫须下势,涵胸拔背落自然”。郝少如先生也说:如果肌肉能够真松下来,骨头会往上飘。要达到这种境界,如果不下势就不可能感应到地心之力,那就是假松!身上的骨头也不可能飘起来。郑曼青先生和吴图南先生,他们年轻时的拳照,都是低架子,那才是真松的标本。

当年那位教拳的老师傅也有七八十岁了,他跟我外祖父和陈爷都是好朋友,所以就直接告诉我外祖父:“你把身体练好就行了,想要练出太极拳功夫是不可能的。”看他打拳的架势就非常低,但他说杨健候和杨少侯的架子更低,基本就是大腿根和膝盖平行。他说听前辈们讲,杨露禅的一个下势就能用嘴叼起地上的铜钱。

高深武学、太极拳、杨露禅

三、只要能松,就万事大吉了?

这些年一提太极拳,就比谁松的好,似乎只要能松,太极拳就大功告成了,怎一个松字了得!太极拳必须能松,松是太极拳的基础。但松只是手段,不是修炼太极拳的目的,能松会松也只是刚迈进太极拳的门槛。

首先太极拳的松是为了聚气,因为你如果身心紧张肯定就不能气沉丹田,如果不能松还硬往下压气,则百病丛生。还有,松是为了气血通畅,是为了积蓄能量,是为了搏击时能灵活多变,是为了以柔克刚。总之,我们修炼太极拳不是为了松,而是为了能自卫,能制敌,能延年益寿,所以请不要本末倒置。

第一位传授我松的理念和方法的是王辉璞先生。那是1989年,当时我带赵动力等同事去丹东采访一家残疾人企业,住在蛤蟆塘。赵动力见我每天早晚都打拳站桩,就说正好丹东这边有人找我们宣传太极拳,你是内行,咱们干脆拍个教学片吧,于是就认识了王辉璞先生。辉璞先生是个干巴瘦小老头,口音很重,一开始,他说话我有点听不懂,慢慢的才习惯。

一见面我就说本人自幼习武,什么功夫都练过,就是不喜欢太极拳。辉璞先生乐了,让我把拿手的功夫展示一下,我就练了练五行拳和燕形,又走了走程派八卦的“龙飞凤舞”。辉璞先生叫了声好!然后说:“你还缺点柔化劲,如果不练太极拳你的功夫永远也到不了上乘境界。”我从来都喜欢听真话,于是就请辉璞先生练几个吴式架子。其实在此之前,我见过丁立杰师兄练的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但辉璞先生的拳打的更柔更慢。我想起了在北京的时候,陈爷领我去中山公园看杨禹廷先生教太极拳时的情景,杨师爷的拳架子比辉璞先生的还要圆活一些,似乎非常轻,有一种漂浮感。于是就问辉璞先生:“我看你们三代人的拳架子,一个比一个柔,一个比一个慢,这能打人吗?”辉璞先生就给我讲了他看见杨禹廷在酒桌上是如何用筷子把对方沾起来的等一系列神奇的故事。又用棉球和气球来比喻太极拳的软绵和松柔,以此来引起我对太极拳的兴趣。

渐渐的,我与辉璞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辉璞先生原本是极俭朴的人,每天主食总是西红柿鸡蛋煮方便面,但却总请我们去他家吃饭,买丹东最有名的品牌酱肉和特色海鲜招待我们,请我们喝他珍藏的老酒,毫无保留的让我看他收藏的老拳谱,张三丰的自画像和那柄程砚秋送给高紫云的龙泉剑。这让我感觉辉璞先生的事责无旁贷了,于是就和赵动力帮辉璞先生策划拍摄《吴式太极拳》电教节目,联系出版社出书。

同时我开始跟辉璞先生学拳,一起手教的是马步桩、川字桩和一字桩。此前我学杨式太极门白鹤亮翅桩时,老师傅告诉我要松下来,脚趾不能抓地。这回辉璞先生又反复给我讲松的好处了,我就问如何松?他说:“你见过弹棉花吧?就像弹棉花那样,让僵死的肌肉筋骨蓬松起来。”

我又问脚怎样跟地面接触?辉璞先生说:“见过乌鱼的爪子吗?要像吸盘那样吸在地上。”至于练拳时的意念,辉璞先生说:“意无定向,用意千万不可过重,要似有似无,用周身的毛发去感应空气的阻力即可。“

从筹备拍摄《吴式太极拳》电教节目到出书,再到锦江山实地摄制,跟辉璞先生学拳相处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从辉璞先生那儿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了太极门内那些秘不外宣的海底。

十五集的《吴式太极拳》教学片在辽宁卫视前前后后播出了七遍,书也同步出版了。我跟辉璞先生见的最后一面很值得回味——那是三九天,正下着雪。我和两位同事,推着摄像机箱子刚走到电视台的大门口,迎面过来一个人,突然用手背掸了我一下:“上哪儿去?”定睛一看原来是辉璞先生!台里当时正在播出《吴式太极拳》的电教节目,很多观众想买书,老爷子竟亲自送书来了。

辉璞先生叮嘱我抽时间去丹东,然后悄悄地说:“刚才那一下用的就是太极劲,你好好体会体会。”我当时只觉得有一股凉风透过棉衣进了左胸,然后有点麻,过了好一会儿才感觉到疼。没想到这竟然是我跟家师的最后一面!

高深武学、太极拳、杨露禅

四、站桩和打拳时,是否要五趾抓地?

太极拳和其他内家拳的桩功虽然晚于少林等外家拳,但至少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号称国学第一才子的龚鹏程先生竟然发表了这样一段高论:“强调站桩并非古法,早期拳谱或拳派均无独立说桩法或以站桩为重点的。南少林所谓扎马,功能与站桩并不相同。近年受大成拳,卢氏结构之影响许多人开始把站桩当成主要的功力训练方法。我怀疑峨眉派强调十二桩也属于近时潮流,绝不起于南宋。”

这是很值得商榷的:王芗斋创立大成拳还不到一百年,所谓的什么卢氏结构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我从小就练少林黑虎拳的大力桩,请问少林拳的历史有多少年了?我学过的宋太祖长拳也有十二种桩法,宋太祖长拳的传承谱系可是非常完整。

杨式吴式和武式太极拳都有桩法,吴图南跟宋书铭学的三世七太极拳还有定式练法。但窃以为所有太极门派中的桩功,以阎志高传下来的太极桩最见功力,内涵最为深邃,养生和技击的功效也最显著。

从1990年到1993年这三年多的时间,是我寻访武学高人和丹道隐士收获最多的阶段。当时我是大型系列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创之一,经常游弋于六十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开会采访撰稿拍摄。每到一地,必定通过各种渠道与隐士高人结识。在广府古城探访太极名人的故居时,听文史办的专家介绍了杨露禅与武禹襄的关系,以及李亦畬和郝为真的一些奇闻异事,突然就非常想学武式太极拳。当地的一位老人告诉我,清河的阎志高得了郝为真的真传,就在你们东北沈阳教了不少徒弟。于是我回到沈阳就开始四处寻访阎志高的传人。

一转眼到了1992年的春天,我在小河沿的大水池子边,遇到了两个穿中山装的人正在争论。问题的焦点是太极拳和《道德经》,谁更适合养生?其中一位就是家师刘常春先生。另一位则是陈云玥先生的弟子于亚权,两个人争的面红耳赤,围观的人都看着笑。

等他们争论完,人群也散的差不多了,我就跟常春先生说:“太极拳是在《道德经》指导下的养生动功,我想跟您学学。”常春先生说:“好呀,你下个周日过来吧。”我想请他去三盛轩饺子馆吃个饭,常春先生却说:“你来学拳就是了,吃什么饭!”然后转身就走,真是身轻步快。那时的常春先生已经六十七岁了,但却没有一根白发。

一个星期后,我来到北陵公园后山,常春先生果然如约而至。家师先教龙游身和燕双飞,告诉我这叫揉筋开胯。再教我五行功,说明这个功法的目的是要搅动起肾间动气,所有内家拳都必须先修炼肾间动气才能由后天返先天。最后非常详尽的讲述了太极桩的修炼法门,告诉我这是提高功力的根本。太极桩的修炼首要在于元神化精,得醴泉之水后才可以完成百日筑基。我说自己是童子功,不用百日筑基。常春先生说:“不行!你得从头来。”

在百日筑基期间,家师只教了我太极步与阎志高师爷的九九八十一式太极拳的起势和揽雀尾母拳。我自幼习练八卦掌,老僧托钵是最熟悉的掌法,而武式小架揽雀尾的“起”就是老僧托钵,因此我练常春先生教的拳架子轻车熟路。但此时我却遇到了最大的困惑——那就是常春先生告诉我,不论是打拳还是站桩都要五趾抓地。

后来我想家师之所以主张五趾抓地,是因为他在练武式小架的同时还学习心意拳。常春先生和陈云玥先生是前后脚拜阎志高为师的,而陈云玥先生当年是带艺投师,他是戴家心意拳的主要传人,授业恩师是程天祥程天禄,程大先生和程二先生都是戴隆邦的得意弟子,因此辈分极高。陈云玥和刘常春成为师兄弟后,陈先生就将戴家心意拳原封不动的传给了刘常春先生。常春先生很有可能是把这两种功夫混在一起练了。

因为心意形意都强调五趾抓地,我从小练形意和八卦时,师傅就喊五趾抓地。后来跟刘敬儒先生学原传八卦掌时,他也反复叮嘱要五趾抓地。若干年后,敬儒先生的那本《八卦掌传真图谱》出版了,书中更是把五趾抓地当做练功要领之一。所以我就非常想问问常春先生:练太极拳到底要不要五趾抓地?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家师却去了大连,而且很可能是一去数年。

一开始,我就只管下功夫练太极桩和揽雀尾母拳,等家师回来再说。每天至少早晚二遍功课,慢慢的手上有了静电。那年的深秋,有一天正下着雨,我打车去沈阳站。下车关门时,突然手仿佛遭到了电击,我本能的一抖手,车窗玻璃就被震碎了!司机说:“开了这么多年车,第一次遇到关门能把车窗玻璃震碎的,你的手劲太大了!”我说:“你车门漏电打着我手了。”司机就把自己的手放在车门上,又让我把手放上去:“你试试漏吗?人家的车压根就不漏电。”我说:“算了,这块玻璃多少钱?”结果当场赔给人家八十块钱。过后一想,都是太极桩惹的祸。

过了一段时间,辉璞先生突然仙逝了,台里的兄弟新宇替我去丹东采访师兄弟们搞的一个纪念活动,一下子勾起了他对太极拳的兴趣。因为他家离小河沿近,所以非让我在小河沿帮他找个老师学拳。没办法,我找到了陈明洁先生的弟子阎祝山。当时阎先生在小河沿号称太极推手第一,天生胎力特别大,以前还练过一指禅气功。新宇非让我陪他去拜师学拳,他给阎先生磕了头,很快就学完了武式八十一式小架。也许是因为我没磕头的缘故吧,阎先生教完上半趟,下半趟起了个头就不教了。

后来有两件事促使我不再跟阎先生学拳了,现在有人说我是觉得跟阎先生学拳降辈分了,所以离开了,其实我真没那么心胸狭窄。原因之一是阎先生总嫌我的后腿蹬不上劲,可能因为他是陈明洁先生的弟子,也是戴家心意和武式太极同时学同时练的缘故吧。阎先生打拳不仅五趾抓地,而且用意用力都很重,拳打得很慢,却有一种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气势。我按他的要求五趾抓地运上劲后,练了没到半年膝盖就肿了。到兴城去采访,洗温泉时请理疗医生给治治,人家先用一根空心针扎进我受伤的膝盖,然后用火罐拔出了很多黑血!

第二件事的责任就在我了,暴露出了我性格上的缺陷。有一天我在小河沿练辉璞先生教我的三十七式太极拳,阎先生就有点不高兴了。他说:“你这拳太松了,脚下没根,搭手就得出去!”在场的王桂泉先生也是陈明洁的徒弟,年龄比常春师傅还大。王先生爱看热闹,就挑事说:“老阎,你能不能让小方不搭手,随便来?”阎先生说:“那有什么!随便来吧。”这时我争强好胜的劲儿上来了,决心要试一试推手功夫到底能不能实战?双方立好门户,我起手似乎是揽雀尾,其实用的是八卦掌的老僧托钵。阎先生一接我前手,准备用掤劲把我打出去,没想到我后手从肘底穿了出来!幸好当时已经入冬,阎先生穿了棉衣,我的穿掌变成了横削掌,掌缘打在了阎先生的前胸!阎先生后退了一步,然后脸色一变转身就走了。

虽然这件事让我很后悔,但庆幸的是通过这次比手印证了推手就是一种特定了规则的游戏,千万别把它当成实战功夫。

这件事之后,我本来想离开小河沿的,但善德先生、一鸣先生和铁森先生来了,他们真诚挽留,跟我成了忘年之交。这三位先生毫无保留的把武式太极门和戴家心意门的拳械,一股脑的都教给了我。等到常春先生回来,让我把这期间学到的东西给他练一遍。看我练完后没做评价,还是那一句:“从头来吧!”于是让我又从头跟他学武式小架,太极剑,双头蛇,八卦刀,戴家心意拳,大枪和心意刀等等,常春先生最后才在天柱山顶传授了转天尊。

我因为深受五趾抓地之害,就再也没问过师傅:太极拳要不要五指抓地?说来也怪,常春先生也没再强调五趾抓地。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taiji/2021-11-25/5417.html

高深武学、太极拳、杨露禅

高深武学、太极拳、杨露禅

高深武学、太极拳、杨露禅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高深武学、太极拳、杨露禅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