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王边溪谷

宋氏庄园—封刀归隐

时间:2021-04-28 14:37:17  来源:网络作家数字图书馆  作者:贺疆  浏览: 分享:

宋氏庄园

  千禧年后,中国艺术品市场迎来它的黄金时期,艺术品和艺术家突然间都变得炙手可热。老栗和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也在此后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圈的“F4”。作为力推当代艺术的老栗原本可以和他们站在一起接受闪光灯的喝彩,但是他却在巅峰选择了移居宋庄。移居宋庄的老栗并没有告别当代艺术圈,他只是不再关注那些高端高价的艺术品。他认为天价市场让艺术脱离了大众。他的目光开始关注贫苦的艺术家,帮助他们解决创作问题,甚至生存问题,这与当年收留圆明园时期那些艺术家性质一样,不同的是,老栗家的客厅已经从几十平米变成近百平米。

    
继老栗之后陆续搬来宋庄众多的艺术家,村支书崔大柏与老栗一拍即合,正如栗宪庭所说:“一个理想主义者遇到了一个‘疯子”,在小堡村制造了中国唯一的村级美术馆,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区,也制造了一个文化产业的独特模式。小堡村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艺术区,它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原发性。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乡村,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中,在社会变革的具体情境中,与一条同样经历变革的艺术路径相交汇,而这个交汇点就是老栗

 熟悉老栗的人都知道他坚定地反对艺术商业化。但是在与那些最草根的画家们相处的日子里,老栗的观点慢慢发生了变化。在宋庄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艺术和商业合理接轨。2007年,老栗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他挑选了数百名艺术家的作品在宋庄艺术节上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艺术品展销会。他找政府要场地,和艺术家谈合作,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摊位展示作品,顾客可以自行挑选,每幅作品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下。老栗将其称之为艺术集市,入市的原则是:自创、自选、低门槛。在集市的序言《艺术集市2007》中,老栗展现了他理想的一角:“……艺术的体制——美术馆、艺术机构、画廊、批评家、经纪人等,所有艺术体制的各个环节,把现代、当代艺术建成了一个新的象牙塔,尤其在消费社会,艺术市场成了商人尤其是大商人的一个高端游戏。……艺术集市努力建造的不仅是一个低端市场,也是一个打破艺术小圈子化的途径。

    
两年后,艺术集市成为了宋庄艺术节的重头戏,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规模逐渐扩大。但不是老栗所预期:艺术集市真成了农贸市场。集市没做好,不会经商的老栗很失望。不过倔强的他并不肯轻易放弃。他不想让宋庄变成798或大芬村,他觉得自己应该担当起引导的角色

    
但凡一个新市场、新模式,更多情况像是一个充满高风险的赌博。2009年,老栗作为顾问参与了成都“西村艺术区”平价艺术集市的规划。艺术集市国庆期间试营业就成绩斐然。上海证大美术馆也依此复制了一个“艺术超市”,西安也邀请老栗作顾问,利用老栗的理念实现商业化运用。看到自己的理念在各地发芽,老栗很高兴,乐呵呵的在各地奔波考察。
 

封刀归隐

  宋庄距北京城区有18公里,清闲而安静。一个很适合归隐的地方。1994年初春,从北京城里去宋庄,打动老栗的是沿途的开阔河床和一望无际的黄土地,潮白河两岸桃花盛开,这些久违的景色唤起他对北方农村的童年记忆。破败的大院子,青砖灰瓦、白墙黑柁,赭石色的老式花格子窗,窗前一棵弯弯曲曲的老石榴树,房顶上有荒草在风中沙沙作响。他在《我只想住农家小院》中这样写道:“童年生活过的环境和眼前的情景混在一起,使我的宋庄之行有了一个幻想、浪漫而怀旧的开端”。
 

  2000年老栗举家迁到宋庄,他的初衷是要退出江湖,归隐田园,一心读书写作。他打理自己的小院,养花种草,还特意在窗前种上一棵石榴树,屋门上他手书一联:春去冬来须细看,鸡鸣狗吠且闻呼。他原以为从此可以过上鸡犬相闻、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了。然而,他想弃“江湖”,“江湖”却来就他。不懂拒绝的热心人老栗,于是每天要花费大半时间接受画家拜访,或谈创作或谈理想,哪怕是倾听苦闷诉说。一心想做“隐者”的老栗“隐”不下去了。他开始以他独有的热诚、执着与无私多方奔走协调努力,终于孵化了亚洲最大的当代艺术家聚集区。本是满怀出世之心的他一不小心又成就了一系列入世的大作为。
 

  2001年女儿扣子出生了,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对老栗而言,住着农家小院,背着自己天真可爱的女儿玩耍,侍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石头果木,远比那些枯燥的艺术词汇有趣的多。最令他怀念的是非典时期,每天早上起来,坐在通透的大院子里,沏壶茶,翻翻书,太阳晒进来,懒懒的待着,一个词“舒服”。近几年来,他觉得自己终于算是过上自己想过的“吃软饭”的日子了,他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了对于城市与建筑美学的关注上,偶尔也帮一些收藏家朋友设计设计房子。宋庄这座庄园是越做越大,而61岁的庄主老栗却越来越安心呆在家里与女儿与花草为伴。妻子廖雯,性格爽朗做事条理,一方面操持老少成群的大家庭,一方面写书策展养家。时而的出国策展讲学游历,异域风情文化开阔了老栗的视野,愉悦了心情,不时有游记美文面世。那么何谓精神富翁,窃以为,宁静淡泊的雅居环境能让心灵从纷繁复杂的尘世中超脱空灵。
 

何记身后名
 

  老栗何许人也?早年曾经警察问老栗:“你是干什么的?”“我是画家!”“画家?”警察“唰”的一声,在表格内写上“无业”两字,本来老栗还想挖空心思的体面一把,现实却彻底打碎了他的美妙的幻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沦为无业游民的人,却叱咤当代艺坛挥旗艺术风云三十年。

   
印象中的老栗,永远黑色中式衣衫,说话时颔首微笑,语气温和笃定。送客总是到大门外,望着客人走远。正是这样一个朴实一如邻家爷爷的长者,却有着铮铮傲骨。是他将中国当代艺术由边缘带向主流并推向世界。于国际艺术界,老栗是中国当下的文化象征,他更多地代表了对艺术自由的不懈追求和不轻易妥协的文化态度。

   
面对“教父”等等说辞赞誉,他只是淡淡的说:“与我无关”。但是试想,这期间,能有谁?又有谁能像老栗那样置自己的事业与未来不顾而全心全意地开拓、挖掘、培养与启蒙了中国艺术家。单单这份胸襟、视野与修养,就让人自惭形秽。
 
   
老栗有着深厚的中国美术修养,深谙纯中国化的写意的内心景观在笔墨乃至形式外化的真谛,因而中西美术的本质差异了然于心。他要建立一个中国前卫艺术的标尺,并捍卫它的尊严。他穷尽一生对其进行艰难的寻找,然而每次成功都带给他隐隐的担忧,他理智的深思繁华背后的深意,于是在事业最辉煌时选择急流勇退。然而曾经的过往不是风过无痕,他依旧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老栗书房墙壁上挂的一幅字“宁静致远”,或许不经意间流露出老栗历经风浪坎坷后的淡泊心境。

   
老栗尊崇鲁迅、陈寅恪,因为他们身上都秉承着蔑视权贵的傲骨、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和独立自信的人格魅力。老栗最欣赏司马迁和孔子,因为他们都身负一种责任和使命感。

    
老栗,解放那年出生在河北邯郸,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经历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时代适逢文革,他抨击陈伯达坐了几个月牢,出狱后依然故我。他这种直率独立的个性使得他把彼此孤立的艺术现象组织成趋势。刘骁纯在《中国美术报》赞扬栗宪庭,标题大约是《大将风度,猛士气概》。也因为他做事执着为人真实热忱,三十年始终如一,如同农民种地,体现一个农民儿子的朴实本色。宋庄这个乌托邦,于他是既爱又恨。而今年届甲子的老栗归隐江湖,梳理回顾曾经的岁月。记得老栗年轻时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是“老权威不倒,新权威不立”。这世间任谁也逃不过宿命的结论。于文化层断面的历史意义而言,不必计较谁在上层谁在下层,而在于他是不是他所在文化层的精华。准此,栗宪庭显然没辱使命。

    
那么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历史自有评说。然而于我而言,能勇于在巅峰状态封刀归隐,这本身的勇气就令人感佩。无论他怎样疾呼冤枉,但是推手教父神话等等依旧压在他头上。他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期望的完美艺术换来的是他的黯然失魂。他温言微笑背后是孤独无奈,他的苍苍白发是他的沧桑悲怆。他智慧转身抛下这沉重的袈裟禅杖,他厌倦这名利场,他用行动昭示了自己的高贵清醒与睿智从容。出场与谢幕,人生两个最为关键的环节,老栗表现从容而完美,他淡淡的用低调沉稳的语调宣布自己退隐,微微鞠躬致谢,谦恭一如送客至大门外。

 
补记:
 

    此文撰写时是2010年底2011年初。而后的几年,围绕宋庄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听一些,然后就随风而逝了。就当代艺术与文化艺术产业园的概念,老栗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但是事情发展总有难以理想化参照,人力之微薄与所不逮之境,其心情如何,不去妄测。

    
一个人想归隐,然而却难能做到清修独善。一个人想远离,却总在风起云涌时处于漩涡中心。总是想起当年文章写完后的一日,拜访他。一处院落,临湖而居,红砖瓦房,依旧有河北民居之风,花木扶疏鸡鸭相嬉都是自耕自种。当时只有九岁的小女儿扣子与城里女孩玩不到一块,对廖文说“她是温室的,我是放养的。”尖锐精辟颇得老栗之风。老栗坐在窗下,专心地写着心经,清笔正楷的蝇头小字,清隽劲挺。阳光照在他的白发上,一闪一闪的。

栗宪庭简介:

  1949年生,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1984《美术》杂志编辑,1985-1989《中国美术报》编辑,1989年后以独立策展人和艺术批评家的身份活转动至今。二十多年来致力于新艺术的推介,有批评文集《重要的不是艺术》,参与策划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策划1993年《后89中国新艺术展》,曾任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东方之路》策展人,《时代转折》国际艺术展策展人之一,首届日本《横浜三年展》国际委员会委员。

原文链接://www.zhuoluzhongyuan.com/xiaotujia/2021-04-27/650.html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