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非遗
成语典故
名人名胜
红色邯郸
王边溪谷
磁州窑
大名府
太极圣地
滏阳河
流溪别院
丛台之声
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磁州窑
曾国藩:成大事者,必有“三慢”
时间:2025-04-23 09:38:52 来源:陈子页 作者:邯郸文化网 浏览: 分享:
微信
新浪
QQ空间
更多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很多人有赚一个亿的欲望,却只有一天的耐心。
曾国藩一生尚拙,是“慢工出细活”的大将。
他读书慢,别人读几遍能背下来的古文,他要反复琢磨,一字一句地啃,直到读透。
他练字慢,一笔一划,硬是逼着自己临摹上千遍,哪怕被人笑为“蠢笨”,依旧稳如泰山。
他带兵慢,此前未学过兵法,凭“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稳打稳扎,最终平定太平天国。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世人皆求速效,唯他取长远。
曾国藩成为晚清重臣,靠的不是天赋,而是“慢”。
人活一世,要想有一番大成就,不可慌张,徐徐图之,慢就是快。
01
读书慢:不求快,但求读透
曾国藩出身寒门,天资平平,靠着“笨拙”的读书方法,在翰林院“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晚清重臣。
曾国藩立下「日课十二条」,其中一条是“读书不二”。
他的读书方法,不是追求速度,而是要读透。
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一本书未读完,绝不开始读另一本。
他轮番读经书和史书,经书修内,史书修外,内外兼修。
曾国藩说:“一书未读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他曾用一年时间研读《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事务繁忙也未中断,最终读完全书,养成终身读书习惯。
我如今不再追求读书数量,读书不走马观花,要真正读懂读透,化为己用。
书读得慢,才读得深;书读得深,才读得透。
02
说话慢:深思熟虑,贵人语迟
曾国藩年轻时,曾因口无遮拦得罪同僚,多次被皇帝斥责。
他痛定思痛后,立下「戒多言」的规矩,每开口前深思熟虑,既稳重得体又顾全大局。
他从锋芒毕露的曾剃头,终成”内圣外王“的一代名臣。
《论语》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说话要经过深思熟虑,避免因言失德,因言误事。
凡开口前,先慢三秒,倾听他人言语;说话时慢三分,避免口出狂言。
话未出口前先过心,言不伤人亦不伤己。
水深流缓,人贵语迟。言多必失,语迟则安。言行越稳重的人,越能成大事。
03
做事慢:步步为营,稳打稳扎
曾国藩作为一介文官,此前没有带兵打仗经验,面对攻势凶猛的太平军,坚持“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
每至一处,必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切断敌方补给,宁耗时费力也不冒进。
事实证明,慢工出细活,笨功夫里藏巧劲。
这种被嘲“笨拙”的战术,最终打败精锐的太平军。
《道德经》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万物都有运行规律,事有定规,各有其道,不急不缓,久久自有功效。
做事急躁的人,往往容易丢掉章法。那些主动“慢下来”的人,反而步步踩实,越走越宽。
山高万仞,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看似慢,实则快且稳,盈科而后成。
▼
俗话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曾国藩以“慢”在乱世里自修,他读书慢,说话慢,做事慢,在慢中成就快。
曹雪芹写《红楼梦》耗时10年,司马迁写《史记》花费14年,爱因斯坦写《相对论》用时10年。
在即时倍速时代,我们更需要“慢”的留白。凡成大事者,都是慢中有快,慢中有细,细节处做到极致。
所有值得快的事情,都经得起慢的审视。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瓜翁说色:沉默、黑色
瓜翁之悲:永远的舍离
瓜翁:在抽象中思想,在
瓜翁说色:韩美林与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