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共邯郸县委第一任工委(县委)书记、革命烈士李著前
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在7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战场,为拯救民族危亡和国家危亡,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卢沟桥“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向华北进攻。当日寇的铁蹄蹂躏冀南大地时,这里的英雄儿女们也英勇地投入到抗日战场上去。中共邯郸县委第一任工委(县委)书记李著前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六年多的抗日生涯中为邯郸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牺牲,献出了年仅24岁的宝贵生命。李著前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图1、李著前烈士(画像)
1920年,李著前出生于永年县广府城西街一个书香门第的富裕家庭,父亲乐善好施为人治病,母亲知书达理勤俭持家,兄妹6个,李著前排行老大。李著前自幼聪明好学,从小抱负远大,7岁入小学,13岁到县立师范读书,16岁加入共青团,此后受到共产党员李敬之和侯克一的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籍并接受到马列主义思想。他的诗文、书画和武术水平样样都在同龄人之上,立志要做英雄,他曾刻了一个硬木镇纸书曰:能读书者天下少,一家书画李将军。
1937年秋,日寇占领了邯郸和永年,李著前不理解为什么泱泱中华大国被一个弹丸小国侵略占领,但他民族仇恨怒火中烧,奋起抗日救国愿望深深地埋在他的心中。他对祖叔李敬之说,亡国之辱,永志不忘,宁可赴死也不做亡国奴。不久,在自家祠堂办起了武术学校,开展革命活动,年底,经李敬之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2月,受党的指派,李著前与李敬之一起赴南宫党校受训,4月初返回永年秘密做宣传和统战工作。1938年7月1日,邯郸县抗日政府在邯郸县东扶仁村成立。马功岑任县长,李著前任农会主任兼中共邯郸县工作委员会(县委)书记,隶属中共冀鲁豫第三特委领导。当年,他只有18周岁,是冀南地区最年轻的抗日县委书记
利用亲戚等可靠关系,建立当地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初期,日寇驻扎在邯郸全境的兵力达到了一万多人。大家认识到,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壮大抗日队伍,才能克敌制胜。敌强我弱,不能硬拼,这就需要积极组织敌后抗日武装,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李著前从党的统战工作入手,与马功岑县长一起,通过亲戚等可靠关系,联络当地进步乡绅和富裕大户,讲解当前形势和抗日救国道理,使他们支持我党的抗日工作。此后,在这些人的家中建立了秘密敌后工作站,有的成为革命堡垒户,比如牛堡村的王三友、堤南堡村的杨真卿、北寨张村的赵凌云等等,使县大队有了食宿落脚点和转移的地点。这些革命堡垒户和敌后革命工作者全家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党的干部、传递重要情报、提供可靠的食宿,为敌后抗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到1942年时,李著前兼任县大队政委,抗日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曹乐堡村、北泊村、北寨村、崔曲等村都建立了党组织,以牛堡、韩寨、十里店等村为中心的邯郸东南部(永南区)成为抗日县政府的主要根据地,县大队也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40多人的顽强精干的抗日武装力量。
图2、中共邯郸县政府旧址
受到冤屈,忠心不变意志不减,表现出革命者高贵风范。1939年春,李著前调任永年县委民运部长兼任县委农委主任,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李著前到永北领导减租减息运动。对于抗拒和干扰减租减息运动的个别户,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比如一个村的地主上缴的棉花掺杂使假质量不好,李著前很恼火,批斗了这个地主。上级知道了这件事后,认为在抗日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要团结能团结的所有力量,不能方法简单,留下隐患,觉得搞“左”了。李著前血气方刚,不接受批评,上级要枪毙李著前,罪名是破坏统一战线。后多人解释劝说,李著前受到了停职反省的处理。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了过激的工作方式不利于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从此,他一如既往地扑在工作上,对党更加忠心赤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和风范。
除匪除恶,锄奸反特,开展敌后抗日,打击日寇。在日寇血腥统治下,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一些土匪恶棍趁机划地为王,盘踞一方,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外侵内扰,百姓不得安宁。其中有永年县绰号老开的黑团50多人,经常在邯郸、永年、肥乡三县交界处为非作歹,名叫郭登科的土匪心狠手辣,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有一次,这个土匪在光天化日之下强奸了一个待出嫁的民女,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李著前和县长马功岑合计必须早日除掉这个祸害,于是在一个夜晚设计把这个恶徒逮住,就地正法。百姓拍手称快,周边土匪闻之,都不敢再胡作非为,震慑了当地的土匪恶霸。
到了1942年,邯郸全境日伪军军事据点有11处,炮楼60多个,在永南区有炮楼20多个,还有一条封锁沟。日寇为了巩固占领区,在敌占区推行保甲制度和“囚笼政策”,实行法西斯统治,不断进行“铁壁合围”、“大清剿”、“大扫荡”,对我敌后抗日工作极为不利。我党的对敌工作并没有减退,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在李著前领导下袭击河沙镇敌人据点,智取黄粱梦敌人炮楼,捣毁敌枪械厂等战斗,都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李著前自18岁离家走上抗日革命道路,至牺牲没有回过一次家。日寇抓了他的父母,两位老人坚强不屈。李著前对参加革命和抗日工作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对党忠心耿耿,誓死与日寇战斗到底,他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1944年7月1日中午,邯郸县委扩大会议在李著前的亲戚(老姨夫)家,即革命堡垒户王三友家召开。村中奸细得知后告密,驻肥乡的日伪军近300人从东南方向包围了牛堡村。参加会议的干部立即向村北突围,就在大部分同志撤出村外后,走在最后的李著前书记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射中,英勇牺牲,年仅24周岁。
在这次事件中,二区区长韩登峰的通讯员遇难,另外有两名干部受伤。当时,驻不远处王庄的县大队200多人闻讯后火速赶来支援。1944年的日寇已是强弩之末,敌人不敢恋战,撤回了肥乡县据点。
1958年,李著前烈士的遗骨迁葬于晋冀鲁豫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10月,由南下老干部提议,邯郸县委、县政府在驻地东1公里处修建了一座纪念亭,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日、血沃冀南的邯郸县第一位县委书记--李著前烈士。
太行巍巍,滏水长流,冀南大地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年轻的抗日革命烈士,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党和人民的好书记,他将永远活在冀南和邯郸人民的心中。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王边溪谷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