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邯郸地名源说:丛台区——武灵丛台、学步桥

时间:2019-09-09 14:53:39  来源:方志邯郸订阅号  作者:  浏览: 分享:

         

 

   武灵丛台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丛台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原为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名扬列国。现存古台为1964年重修,虽非原貌,但雄伟壮观,仍不失古殿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的历史见证和古城邯郸的象征。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九月清乾隆皇帝巡行江南过邯郸登丛台写道“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谢雄才。襟漳带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烟树迷茫间井富,为筹元气善滋培”。1961年秋,郭沫若先生游丛台时,挥笔写下了“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照黛妆楼遗废迹,射骑胡服思雄才。太行阵地漳河外,烈士陵园滏水隈,现代经营基础厚,武安铁矿峰峰煤”的诗句。这块诗碑就镶嵌在南门高阶的迎壁上。北门高阶上的大碑,是清乾隆的御笔诗碑。在丛台的第二层台面上,还建有纪念赵武灵王的武灵馆和小巧玲珑的回澜亭,周围还分立和台墙镶嵌有众多的碑碣。其中,清末进士王琴堂的梅花刻石与举人李世昌的兰花石碣倍受游人赞扬。最高层的平台,称武灵台,距地面13.5米。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建据胜亭于其上,意为在防御上据此者胜。登上据胜亭,远眺太行山,近观邯郸市容,赵都风光尽收眼底。

 

   学步桥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丛台区北关村。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也称“北关桥”。原为木结构桥,创始年代待考。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改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附会“邯郸学步”典故而取名为“学步桥”。桥面宽9米,长32米,高近8米,两旁各19块拦板和望柱,均雕有神兽,栩栩如生,曾为邯郸古八景之一。1987年对该桥进行了维修。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看展 | “新的融合——南北朝历史文化特展”开展
看展 | “新的融合—
铜雀春深锁往事,穿越流沙寻邺城
铜雀春深锁往事,穿越流
看展 | “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开展
看展 | “敕勒长歌—
中国古塔(三)敕勒歌的回声,应县木塔
中国古塔(三)敕勒歌的回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