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北宋大名府的皇家粮仓

时间:2023-08-01 14:19:01  来源:赵都文化  作者:王兴  浏览: 分享:

 

北宋大名府的皇家粮仓

   

王兴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航运的交通大动脉,黄河以北的大运河名为永济渠,舳舻相接,千帆竞渡,使位于永济渠主航道的大名城繁盛一时。

 

 

大名城的迅速崛起还与它所处的战略位置密切相关。后晋时期,由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中原地区失去了沿长城、燕北一线抵御游牧民族南侵的天然屏障,使北部边防门户大开,辽国骑兵可以穿过宽广坦荡的河北平原,南下直取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河北地区成了阻止辽兵南下的前沿阵地。因此北宋王朝建立伊始,就极为重视河北的边防,为守护京师的北大门,防止辽军进犯,升大名府为陪都北京,使其成为宋朝北疆的坚固防线。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王朝的命脉,事关江山社稷的稳定。位于永济渠之畔的大名府作为军事重镇,不仅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还是漕运仓储重地和军需物资的中转站。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自商胡埽(今濮阳东北)决口,河水转头北上,自南向北流经大名、馆陶,黄河北流冲积形成大片的淤田,为屯田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元丰五年(1082年),朝廷曾一次性租垦大名府至乾宁军(在今河北省青县)一带的淤田七千余顷,广阔的淤田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周围可依靠漳河、御河等河流灌溉,为北宋沿边国防提供了物资保障。

 

 

元丰六年(1083年),黄河以北地区风调雨顺,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秋苗茂盛,丰收在望,当时北方战事正紧,需要大批的军粮储备,这次丰年为大宋王朝送来了及时雨。粮食为大宗货物和重要物资,为了节省运费,购粮活动都在产粮区和设有粮仓的地方进行,而大名府当时还没有建立皇家的粮仓。为了便于转运储藏粮食,六月十一日,宋神宗皇帝御批,需趁着丰年美岁,广贮收储,修建北京东、西济胜仓,储粮百万石,河北各地运卖盐钱也一律储藏此地。

 

 

自隋朝开凿永济渠以来,大名府一直是漕运沿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粮储中转站,是运河沿线纲运转输要地。尤其是黄河北流后,大名府处于黄河与御河的包抄之中,由于黄河水势汹猛,漕船行驶十分艰险,到了大名府后,可以转移到御河行驶,保证运粮的安全,使大名府具有两河转运储藏的地理优势。

 

 

在大名府修建粮仓,早在八年前就已提上议程,据南宋史学家李焘《资治通鉴长编》载:熙宁八年(1075年)八月,宋神宗“诏澶州、北京置仓贮粮,澶州三百十五万石,北京四百五十万石,其二年修毕。赐度僧牒五百给其费。”皇上下诏并拨专款修建澶州、北京两地的仓库,同时规定了仓库的容量和竣工的期限,但因种种原因,当年十一月停建。

 

 

 

北宋大名府的皇家粮仓

大名府故城遗址

 

 

关于这次重启粮仓的修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六记载了此事,宋神宗下诏:“赐措置河北籴便司度僧牒三百,修北京东、西济胜仓。”大意是宋神宗御批,下旨让河北籴便司负责修建大名府的东、西济胜仓,所需的费用通过鬻卖度僧牒来解决。河北籴便司是北宋时期专管河北沿边军需粮草补给的中央派出机构。度僧牒是古代官方发给僧道的合法出家证明,也是古代政府控制宗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国家财政出现危机时,政府会依靠鬻卖度僧牒救急。宋朝的度僧牒由官府颁发,数量有限,有度牒者可免税免徭役,还可避难。当时苏轼在杭州修苏堤,给皇帝要了100个僧牒贩卖,几万人的浩大工程得以完工,可见僧牒价格之昂贵,它几乎等同了货币。所以建造大名府的东、西济胜仓,朝廷不是直接拨款,而是通过分配度僧牒的形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据史书记载推算,从元丰六年(1083年)六月十一日下旨,到东、西济胜仓的建成,只用了二个多月的时间。《宋史》志·卷一百二十八:“元丰六年……是岁,大名东、西济胜二仓,定州衍积、宝盈二仓与瀛之州仓皆成。”当时负责修建粮仓的是朝官蹇周辅,四川双流(今成都双流县境)人,为官四十余年,是宋神宗时期一位较有才干的人物。元丰四年(1081年)二月,蹇周辅兼任河北籴便司不久,就接到了朝廷的诏令,让他在瀛、定、澶三州,着手营建粮食仓库,并限时三年修毕。此后,朝廷陆续支降度牒充修建仓库经费。元丰六年(1083年)的六月,朝廷又下诏让他修建大名府东、西济胜二座粮仓。这一年八月,蹇周辅回京升任户部侍郎,由左司郎中吴雍继任。蹇周辅离任时,大名的东、西济胜二座粮仓,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的衍积、宝盈二座粮仓,以及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的四座粮仓已全部建成。大名的东、西济胜二座粮仓之所以能修建的这么快,可能是在熙宁八年(1075年)修建的基础上完成的。瀛、定、澶(指今河南省濮阳)、大名府各州新建的仓库,史籍中称为“都仓”,每座粮库各二千间,四州府的“都仓”成为元丰时期开展粮草收购的重要基地。

 

北宋大名府的皇家粮仓

连环画《水浒传》中的大名府

 

北宋时御河是隋唐永济渠的南段,因它一直未与黄河沟通,不能引黄河水作为水源,只能以河南卫辉的百泉水作为其水源,以卫州的汲县作为御河的起点。御河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北方边防的军粮运输,当时北宋的北部边疆位于今雄县、霸县、天津、海河一线,从京师开封或江南运来的物资向河北边境运输,可通过两条水路进行调拨,一是经黄河行进至黎阳(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将粮食卸下,通过陆路搬运至御河再度装船,沿御河运至乾宁军;二是经黄河行进至大名附近的马陵道口(今大名县东南),将粮食卸下,然后再雇佣人力或车辆到东、西济胜仓下卸存储,再自大名府顺御河分送至沿边各州军。

 

 

马陵渡口是黄河岸边的一处重要码头。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学家邹逸麟曾在《宋代黄河下游横陇北流诸道考》一文中指出 “今大名旧城东门外十里处有地名上马头,大致即古马陵道口故址”。

 

 

对于将粮食下卸到大名府粮仓,再分发至沿岸各地,朝官们也有自己的看法,太尉文彦博曾经上奏,他认为自江、浙、淮、汴入黄河,顺流而下,又合于御河,计每处所运江淮之物,必不能过一百万斛(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从汴河入黄河,运粳米二十二万五百余石,至北京(大名府)下卸,用钱四千五百四十余贯,再雇车乘搬至城中,临御河仓储纳。若搬一百万斛至北京,只计陆脚钱一万五六千贯。如果直接在御河装船,运赴缘边,用力不多,花费也极少。

 

 

而知制诰熊本则有不同看法,熙宁十年(1077年),他曾上奏说:自黄河运至黎阳出卸,转入御河,费用止于客军数百人添支而已。向者,朝廷曾赐米河北,亦于黎阳或马陵道口下卸,倒装转致,费亦不多。由此可见,通过御河在北京大名府转运粮草运往缘边地区既经济又方便。大名府的马陵道口和黎阳仓两地,也因居于黄河、御河的中转站,而成为运河岸边繁华的城市。

 

 

在大名府设立粮仓,不仅有利于转运,而且还方便在当地预付货款采购粮食。熙宁八年(1075年)六月,“近诏运米百万石往澶州、北京,计道路縻费不少,请岁给米盐钱钞、在京粳米总六十万贯石,付都提举市易司贸易。度民田入多寡,预给钱物,至收成时,令于澶州、北京及缘边州军入米粟麦封桩,候有备。遇物价贵,听籴便司权住入中借兑支用,须岁丰补还”。根据农田收获粮食的多少,先预付粮款,等粮食丰收时,入仓封藏。如果当年粮食欠收,待丰年时再补上。这样既节省了漕运的费用,也激发了当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从古至今,各个王朝和政权都将如何保存粮食视为重中之重,为此以皇家的名义,修建了众多规模巨大、容量惊人的大型粮仓,这些巨量的粮食,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大名府的东西济胜仓,由于所处的战略位置,岁运近百万斛,乃备边之命脉,成为巩固北方边陲的重要保障。

 

 

在大名府修建东、西济胜仓,主要是便于从黄河向御河转运储藏粮食等物资。从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自商胡埽决口(今濮阳东北)向北流经大名,历时八十年后,建炎二年(1128年),镇守北京大名府的杜充,为阻止金兵的进攻,在今天的河南滑县一带开决黄河堤口,使黄河东流入淮,从此黄河改北流为东流,不再流经大名。再者南宋迁都杭州,政治中心南移,济胜仓为边防服务的功能逐渐消失,使其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低调的千年古都,网友0差评,到了最佳旅游季节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市,历史悠久风水极佳,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石窟,奢华无比造像达51000多尊,游客却不多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