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流溪别院

对话庞茂琨:现实的“副本”

时间:2020-03-20 14:20:43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  浏览: 分享:

      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为人们带来创新与便利的同时,创造了未知与不可避免的精神危机。人类与文化的何去何从,是当今艺术界有趣且富有争议的探讨话题之一。艺术作为现实的“副本”,作为承载思考、追寻真理的一种方式,能否给我们带来启发?

      大型个展“庞茂琨:副本2020”正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庞教授的作品对话古今,以古典艺术为媒介,引发人们对当下社会的深刻思考。佳士得有幸再次邀请到庞教授亲自讲解本次的展览作品,探讨创作灵感与制作过程。美术馆于3月20日重新向公众开放,展期亦将延长至五月中旬。

\
“庞茂琨:副本2020” 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年,摄影:洪晓乐

       两年前我们曾与庞茂琨教授于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与古典大师的对话”讲座。佳士得欧洲古典大师部副主席约翰·斯坦顿(John Stainton)作为活动主讲人,介绍了近几年古典大师绘画拍卖的经典案例以及西方古典艺术在亚洲的发展。在其后的论坛环节,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蔡金青作为主持人,与庞茂琨教授和斯坦顿先生一起展开对谈,以庞茂琨“折叠的肖像”系列作为切入点,从创作、文化、市场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当代语境下的古典油画。

\

\
2018年3月四川美术学院“与古典大师的对话”活动现场

       佳士得:是什么促使您开始了对古典艺术的探索?在将古典艺术的能量转化为创作语言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庞茂琨:对于古典艺术的认识与了解可以追溯到读书时期,1978年我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让我真正有机会接触到油画这样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方式,在如饥似渴地翻阅了大量西方画册之后,古典艺术中蕴含的那种静穆与典雅的审美气质,深深吸引着我。也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我后来附中毕业直接选择了油画专业。读书期间适逢当代艺术风生水起,多元的艺术形态、国内各地活跃的艺术氛围,也在感染着当时每一个年轻人。在这期间我也经历过纠结与选择,但是在理清了西方艺术史的上下文本关系之后,我更愿意并坚定地追本溯源,从古典艺术的探索与研究开始,探寻西方古典绘画的语言特点、审美气质以及风格演变。

\
庞茂琨 《副本 No.6》,2019年作;

\
卡拉瓦乔(1571-1610) 《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1601-1602年作,博尔盖塞美术馆

\
庞茂琨 《副本 No.9》,2019年作

\
李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抱银貂的女子》,1489-1490年作,克拉科夫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
 

       一路走来,古典艺术语言表现依然融入自己的艺术生命,成为一种自觉的情感流露与思想言说的方式。回溯这三十余年的探索,对我最初的挑战与困难就是古典绘画语言技法的破解,因为当时有限的学习条件,几乎只能通过画册去模仿、猜测、想象古典油画技法的步骤与表现可能,这个是比较吃力的过程。直到90年代初期,我到鲁迅美术学院参加了伊维尔油画语言训练班,后来又有更多的机会去欧洲、美国做访问学者,有了更多直面古典原作,与古典油画艺术家和艺术史家学习交流的机会,才能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对古典油画的专业认知与理解。在系统地理清了古典艺术的崇高与静穆精神之后,接下来对我最大的挑战,也是至今我一直面对的问题——如何实现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下社会现实情境中的转换。

       佳士得:您作品中一个较为主要的主题是消减古今文化体系之间的分界线、将古典绘画“同化”。您认为是什么定义了古与今?我们能从古典绘画中受到什么启示?

      庞茂琨:古与今首先是一个时间的自然定义,较当下很早的时间就是“古”。在时间、历史的上下文本关系中来思考我们的当下,看望未来,在我新近的这系列作品中体现较多的一个内容。我没有刻意消解古今界限,而是希望这些关乎过去、当下与未来的碎片能够在我的绘画情境中产生碰撞、对话。

\
“庞茂琨:副本2020” 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年,摄影:洪晓乐

       佳士得:此次展览主题“副本”的大部分作品可理解为古典艺术的“副本”吗?

       庞茂琨:如何实现古典语言的当下现实转化,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简单地追摹古人是无法满足我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艺术家需要有更高地敏感度与更强地责任感将自我熔铸在社会现实中,他应该首先是一个明锐的观察者,再是一位善于言说的表达者。因此,“副本”不是简单的对古典艺术的副本,它大概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副本指向未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作为人工智能的人类副本与作为“正本”的人类的关系,副本的人工智能是否成为掌控的正体,而在科技面前,我们既有的社会关系又将如何?第二、副本其内在也蕴含了一种创新的可能性,例如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创新与颠覆;当然,在西方艺术史中,艺术作为现实与真实的副本,是在不断地模仿呈现中而逐渐形成了自我的审美价值和知识系统。第三,就我此次创作而言,我希望运用这样复制古典艺术的手段,让源于经典的副本图像与图像之间、碎片的图像与现实之间、充斥的图像与观者之间,营造一个观者愿意融入其中的空间,熟悉的经典碎片在此刻的陌生化与异化,进而引起观者的再思考,关于在历史与未来时间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追问。

\
庞茂琨 《折叠的伊甸园》,油彩 画布,2017年作

\
丢勒(1471-1528) 《亚当与夏娃》,1507年作,普拉多博物馆

      佳士得:《折叠伊甸园》将古典油画作品《伊甸园》重塑重组,探讨了在现代科技社会中,人类的自我再定义问题。《折叠伊甸园》和《伊甸园》分别代表了什么?能给我们讲讲在创作此作时重置古典作品的过程吗?

       庞茂琨:《折叠的伊甸园》来自于德国艺术家丢勒(Albrecht Dürer)的作品《亚当与夏娃》,是我上一个“折叠系列”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张,它所映射的问题与这次展览是相关联的。丢勒的《亚当与夏娃》取材于圣经故事。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欲偷吃禁果的那刻——这里既孕育了未来与希望,也埋下了背叛与罪恶。我将亚当、夏娃和苹果作了机械化的处理,却沿用了原作中的寓意,试图让观者在当下思考人工智能在未来的种种之于我们人类的机遇与挑战。在创作过程中,尽管没有改变原作的语言风格,但在最后的画面结果中却与原作形成了一种反差,而这种重置、重构也是与时间、空间、文化的多位碰撞相关联的,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也正是要考虑到观者的共鸣性,因此我会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要让观者能够一眼看得出你的用意、能够产生心有戚戚之感。

       佳士得:这次展览中的《蛋糕》是十分夺人眼球的装置艺术作品,为什么选择了装置艺术?您认为装置艺术与古典雕塑的关系是什么?与探索古典绘画有什么区别?

       庞茂琨:这次展览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确跟我之前有很大不同,一方面是基于展览主题的需要,另一方面比较重要的是龙美术馆的空间所致。龙美术馆高大的体量是对艺术家创作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副本”这一系列作品就是我反复了解了空间之后为其量身定做的作品,《蛋糕》与不规则的“副本”系列油画之间构成了整体的空间视觉感官。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做装置、做雕塑的主要原因所在,加强凸显主题,与绘画相补充相呼应。在装置与雕塑创作中我没有像研究古典油画那样去研究其语言的系统性,而是借助使用其语言形式,凸显我思考的主题问题。装置艺术是现代艺术以及之后的内容,古典雕塑是古典艺术史的范畴,讨论二者的关系应该在西方美术史的上下文中理清,二者都有各自产生发展的文化复杂性。

\
庞茂琨 《蛋糕》装置艺术,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年,摄影:洪晓乐

\
庞茂琨 《存在的样式》,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年,摄影:洪晓乐

       佳士得:您引用的一些古典艺术作品大多与西方历史紧密相连,有些还富有较强的宗教性,您认为将这些作品作为表达观点的媒介,有没有影响观众对于作品的理解?

      庞茂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在彼此艺术认知中的障碍。在文艺复兴及其之前的西方艺术,希腊神话与宗教题材几乎是艺术表达的全部内容,这的确会让我在创作形成选择的困难,但是我尽量选择大家熟悉的经典作品,使观者产生一致的共鸣。也正是担心观者缺少对原作背景知识的了解,我们这次展览还特别设计制作了语音作品解读与导览。

        佳士得:“临摹”、“挪用”古典绘画的过程中,有什么预料之外的新发现?

       庞茂琨: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方式去画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经典作品,理应是一件非常享受和自在的过程,但是绘画的过程又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一种与美术史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意志是非常自我的和主观的。在一次次的创作中,不仅逐渐加深了对画面细节的观察,还通过对话引起一种通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味古典艺术家当时创作的状态,并由此进一步自我追问,对当下艺术家何为的思考。

\
庞茂琨 《重生》,油彩 画布,2018年作

\
波提切利(1440-1510) 《维纳斯的诞生》,1485-1486年作,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佳士得:科技,人工智能,促使人类继续展开哲学层面的思考,对自身存在再定义。艺术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被多次重组、再定义。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创作背景和语境并不相同,但您认为古典艺术与现当代艺术最大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庞茂琨:我在解释“副本”这个主题时提到,艺术一直作为现实的副本、真实的摹本。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文化发展、自我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不一致,也导致了艺术表达呈现的不同。

\
庞茂琨 《第二次触摸》,油彩 画布,2018年作

\
卡拉瓦乔(1571-1610) 《圣托马斯的疑惑》,1601-02年作,波茨坦忘忧宫

       佳士得:智能时代下,当古典艺术遇到科学技术,它所产生的改变是什么?

       庞茂琨:不论世界如何发展,古典艺术依然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是我们人类曾经积累的文化精神财富。未来人工智能之下,艺术将何去何从,艺术家又将何去何从,我们人类所积累的一切将何去何从,我作为当下的个体无法给出答复,这也是我自“折叠”系列以来反复希望呈现的一个问题,只能希冀通过画面开启大家的思考,而且这个思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开放的。同时,对于古典作品在创作中的运用,我并不是想要改变古典艺术,否定经典作品,而是将古典作品作为一种媒介,通过经典作品的回溯,在历史的文脉关系中思考我们的当下与未来。

       艺术形态的演变或许可被视为人类社会在时代变迁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而艺术家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批判与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形态的多元化正在带领我们进军光怪陆离的世界。与此同时,庞教授亦将我们带回到艺术之本,追溯古典艺术,在继承中创新,试问未来。亲临展览,不知是否能为您在面对未知时,带来一份笃定?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低调的千年古都,网友0差评,到了最佳旅游季节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市,历史悠久风水极佳,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石窟,奢华无比造像达51000多尊,游客却不多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