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流溪别院

武安列江村的杨兰春与朝阳沟

时间:2021-06-14 09:06:15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王景春  浏览: 分享:

 武安列江村的杨兰春与朝阳沟

王景春

  人们对豫剧《朝阳沟》这一名字并不陌生。但“朝阳沟”在哪里呢?其实不远,就是武安西北部的“列江村”。该村出了一位大名人,叫杨兰春。他编著的豫剧《朝阳沟》红遍全国,在这旅游业昌盛时期,身处荒山僻壤的穷山沟——列江,为了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向富裕的道路,便将“列江村”的村名,改成了“朝阳沟”,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儿了。

既然“朝阳沟”成了旅游景点,所以,我也想去那里看一下。于是2021530日,我小儿子和他妻子及我女儿乘自驾车,带我一起去参观游览。我们的自驾车行驰不到两个小时,朝阳沟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将车停在景区的广场上,我们就进入了景区,为了观景详细,而不坐他们的游览车,我们自己步行游览。

杨兰春魂归故里

我们行走在这游览的大道上,视野开阔,这里三面环山,悬崖绝壁、巨石嶙峋、峰峦叠嶂;不知名的野树、野草、野花,从山涧的绝壁缝里钻出来茁壮地生长;杏树、桃树、核桃树,在层层梯田上,遮天盖地;林木繁茂、百鸟争鸣、泉水叮咚、水流清澈,令人心旷神怡。

不一时我们就来到了“朝阳沟”村头的“朝阳沟大戏台”处 ,戏台上正在放映《朝阳沟》电影。“朝阳沟之父”杨兰春的塑像,就屹立戏台前广场左面的高台上。通过展板我知道了;杨兰春于200962日病逝。713日在濛濛细雨、哀乐低沉之中,杨兰春魂归故里。在安葬骨灰的同时。武安各界领导、《朝阳沟》剧组、新闻记者和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又为他在这里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仪式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为其诵读了杨兰春生前的遗嘱信件,信中写道;“武安市政府;关于列江村成为朝阳沟旅游区,已办理手续,我认为较符合实际情况。《朝阳沟》剧中,真人实地,如;捉马蛟、大青庄、野草湾、栓宝、银环、李支书、二大娘等人物都是列江人原型,确有此人实地,虽是艺术作品,还是大有列江人基础,因此,其他地方就不重叫朝阳沟了。如有同用的地方,请政府解释一下。杨兰春,200121日”。

这真是“太行俯首迎忠骨,洺河扬波拜英灵”!看来,“列江村”更名“朝阳沟”,是杨兰春生前为了使自己家乡脱贫致富,而办了手续的,所以,杨兰春被称为“朝阳沟之父”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与杨兰春塑像合影后继续前行。行走间,耳边忽听前方有巨大地“哗哗”声,原来我们来到了“跌水崖瀑布”,抬头观看,一直通到“跌水崖”峰顶,真乃是;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好像是珍珠倒卷帘,瀑布两侧,两条晶白云雾像两条巨龙直冲云霄,在阳光的照射下,彩虹时隐时现,蔚为壮观!

二大娘李春花原来与李支书是叔伯兄妹

离开“跌水崖”我们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原来的“列江村”,即今日的朝阳沟。村中泉水叮咚,清凌凌的河水常年不断。这里的建筑奇特,石板路、石条台阶、石头房、石片房顶,石头碾子、石头磨,简直就是一个“石头世界”。我们首先来到村头路东的二大娘家。她家既没院墙,更无街门。上几层石头台阶就到了院里。堂屋里四周挂满了现代书法家的“朝阳沟”题词;东屋乃卧室,土炕、炕桌、被褥、桌椅等等都是老的物件,南屋酱紫色的大缸上贴有“清水满缸”红纸条幅。院西南角灶火台上的铁锅里有未煮的老玉米。二大娘原名叫“李春花”,与该村李支书乃叔伯兄妹。原是武安南部淑村镇白沙村人。只因家中贫穷,小时候与堂兄李来清,讨饭到列江村定居落户。她性格坚强、心地善良、心直口快、乐于助人。她手巧针线活出众。又是做饭巧手。粗粮细作是她拿手好戏。不但家里地里都能干。还会做思想工作,她配合李支书做银环和银环娘的思想工作,使其母女终于在“朝阳沟”落了户。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

离开二大娘家,过了潺潺流水河上的“铁索桥”,便来到了坐北朝南的“杨兰春纪念馆”(杨兰春故居),迎门墙上“中国著名的剧作家导演《朝阳沟》之父杨兰春”的通栏大字下,是介绍他一生的展板,通过屋里展板的详细介绍,知道了杨兰春的一生;

杨兰春(1920——2009),邯郸市武安列江村人。父亲名叫杨庆生,母亲白氏。姐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大姐早逝,小妹因家贫送给了本家六叔;所以,家中只剩他弟兄三个。二弟杨连珠是邯郸市城建局离休干部;三弟杨有良终身务农,;他本人小名叫杨有根,学名杨连存,艺名杨兰春。因家景贫穷,他只上了小学三年就辍学外出谋生了,他曾要过饭、也走村串户为人“锢露锅”、还当过和尚,后又投在“武安落子”老艺人杜更会的门下学艺,成了“武安落子”戏班的演员。1943年,他“投笔从戎”,加入了中共129师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1947年从部队宣传队调入“洛阳文工团”工作。1950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1953年毕业后。调入“河南省歌舞团”工作(即河南豫剧院三团)。他在学习期间,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编了《小二黑结婚》,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保留剧目。他在“河南豫剧院三团”任团长、导演期间,先后编导了《刘胡兰》、《冬去春来》、《李双双》、《罗汉钱》、《两兄弟》、《杏花营》等很多现代戏。特别是1958年,成千上万的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安家落户锻炼自己,他便根据自己的家乡“列江村”的真人真事,编导出一部“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名剧《朝阳沟》来。之后,又编导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豫剧《朝阳沟内传》。

杨兰春是农村出身,身体里流着农民的血,胸膛里跳动着农民的心,用农民的语言写戏,写给农民看!在他生前的1958年,回到自己家乡“列江村”,和村里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半点“官架子”。但他脾气很倔,他做豫剧院艺术室主任,别人喊他杨主任,他就气得直跺脚,非让人家喊他老杨不可;他为公出差时,不住高档宾馆,而且随身携带小煤炉和锅碗瓢勺,自己做饭吃。在帮助其他剧团辅导排戏时,从不收取半点儿报酬,唯有一次收取报酬,是为了给豫剧三团建家属楼;他平易近人,担任“豫剧三团”团长,不打官腔、不拿架子,不管是剧团里的主角还是跑龙套的,他都“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

通过纪念馆的介绍,也知道了“人也留来地也留,生死不离朝阳沟”的内在含义。原来他生前留有遗嘱;“身后骨灰分成两部分,一份撒到河南登封他创作《朝阳沟》的地方;一份撒在他出生的武安列江村”。看来杨老先生对这两个‘朝阳沟’都有着很深的感情!” 作为我们邯郸的老乡,我们对他感情更深,前几年我们的邯郸,谁家的孩子结婚典礼,必放“朝阳沟”唱段,简直成了邯郸“结婚的进行曲”。这都是我们邯郸对杨兰春他老人家最好的安慰!

深山沟里的小村庄——列江

这深山沟里的列江村太小了,出杨兰春展览馆北边再往上,是“列江村小学校和列江村夜校”,牌子很大地方却很小,就三间石头房,屋内西头是老师的“卧炕”;东头是教室,东山墙上是一块“黑板”,黑板前有教课桌,讲堂下的几排老掉牙的旧式桌凳,供学生们学习用,简直就是我小时候上学时的翻版。

出小学往北,上几层山石台阶是“列江村生产队”,该生产队就一座石头房,没有院墙,陈旧的办公桌、凳体现着当年的重要性。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小闹钟,门前山坡下的老树上,悬挂一口旧铁钟。当年生产队里一敲钟,全村社员都出工。在这里最能体现出纯朴农民的本色。

离开办公室往北,再上几层山石台阶,便来到了李支书的家。身为支书,却是一位朴实、忠厚的老农民。他的家与普通社员家没什么两样,简朴的很。这位李支书,名叫“李来清”,也叫“李占奎”(1904——1990),他原是武安南部淑村镇白沙村人。只因家中贫穷,小时候讨饭到列江村定居落户。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抗日武委会主任,训练民兵,协助八路军一起打败了日寇,保卫了八路军兵工厂和伤员,在解放冀南时,他上前线抬担架、送弹药、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在土改时,他与担任联合村的村长杨兰春是老搭档,二人关系很好。所以,在1958年杨兰春编著《朝阳沟》时,把这位老搭档写进了剧本,塑造成一位纯朴的“李支书”。

再往上走,就来到了该村住户最高处的栓宝家。栓宝家坐西朝东,与众不同,别的家皆无院墙和院门。而他家却是一座高台阶阔门楼的四合院。进街门,门道里有一个南小倒座;再往里南拐就进入院内。看来,街门在院子的东北角。

该院西屋为上,分成两个,南边西屋是栓宝父母所住。栓宝父母是一对忠厚善良的老夫妻。父亲是该村庄稼活的老把式,是李支书的好参谋;母亲是一位勤快、善良、乐意助人的山村妇女。也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好婆婆。北边西屋是银环妈所住。她是从城里到山沟落户的一位口直心快的善良母亲。在城里她从来没有下过地,一次锄板也没有拿。可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炼,也成了这里的一个好社员。

北屋是栓宝和银环小夫妻的三间屋。屋内的桌椅、衣架、炕桌等都是农村传统式的老物件。墙上的“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宣传画,非常醒目,小夫妻的半身合影像,挂在迎门的左上方,显得“英姿飒爽”。三间南屋是栓宝妹妹巧珍的住处,屋内干净利亮,土炕上除了炕桌被褥以外,还放一架旧式“纺花车”;屋东头窗户下,有一架旧式老织布机。迎门桌椅上方的墙上,挂有巧珍的半身像。整个小院,呈现出我国北方传统农村的习俗来。出了栓宝的家,抬眼北望,远处山坡的树荫下,一幢幢漂亮的别墅,都是伏天的避暑山庄。在这里避暑确实是“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实在新鲜!”

这里景区面积共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就达百分之九十。乃是“树木茂盛、泉水叮咚、溪水清澈、百鸟争鸣”使人心旷神怡,留恋往返。同时,还能亲眼欣赏到《朝阳沟》剧里演唱的“东山头”、“跌水崖”、“捉马蛟”、“大青庄”、“野草湾”、“阳坡垴”、“饮马泉”、“狮子岭”等等实地景色。

通过这次游览我们知道了,现在所看到的“朝阳沟”景区,就是原来老的列江村。当初地处深山野沟的列江村,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便投入1.5亿资金,整体搬迁到了山脚下,建成了“朝阳沟新村”。目前该村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村民都有医疗保险;儿童全部免费教育;老人都享受养老金。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今日已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这一切与杨兰春的根在“列江”、魂归“列江”,使“列江”更名 “朝阳沟”是分不开的!

通过这次游览,亲眼看到了“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同时,又使我回到了一去不复返的、儿时那种朴素的农村生活当中去!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

(作者;王景春,邯郸市西关街人,市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师,已耄耋之年,已银行退休。)

 202168

(农历辛丑年四月二十八日)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张佩纶与李鸿章的友谊交往
张佩纶与李鸿章的友谊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代西方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
【万象心融】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张文成
【万象心融】全国美术
展讯/首届全国画竹名家邀请展5月18日在邯郸美术馆开幕
展讯/首届全国画竹名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