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赵国宝和氏璧,乃一奇物,秦国为夺此宝,欲起兵端,演绎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千秋义歌。

据传很久以前,曲村有姓和的父子俩,靠种地为生。闲暇时练练写字刻刻石玉。一天,父子俩去村南犁地,远远看见自己地里的那棵茂盛的桑树上落着一只羽毛华丽、尾巴很长、形如喜鹊,又像公鸡的大鸟,十分漂亮。此鸟看到父子俩,叫了两声,便展翅腾空,霎时无踪影。

和老汉很惊奇,对儿子说:常听老辈人说,有一种鸟叫凤凰,此鸟不落无宝之地。这只鸟很稀罕,很像传说中的凤凰。父子俩商量后决定把桑树刨倒,看看地下到底有什么。当他们挖到一丈五尺多深时,只听咯噔一声响,挖不动了。清出一块大石板,长八尺、宽三尺、厚一尺。掀开石板,下面是一石槽,里边放着一块晶莹透亮的白玉,父子俩把玉带回了家珍藏起来,又请了一些人把石板抬到了土坡上。儿子十分喜爱这块玉,不时拿出来欣赏。为了在玉上留个记号,父亲用篆书写了三个字“和氏璧”,让儿子刻在玉上。在字上涂上印色,竟能叠印千张锦帛,而且上下清楚如一,真是一块异玉。
后来,和氏父子把和氏璧献给赵王,赵王视为珍宝,并赏赐和家父子黄金千两。赵王就在和氏璧出土之处,筑台建阁,大兴土木,建造了凤凰台,并立那块石板为记,取名透灵碑,还栽植梧桐引凤。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