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行拳速度
刘铁钊
练拳要慢,然并非越慢越好,另外慢也不是绝对匀速的慢。
古今太极拳爱好者,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时速度要慢。这可能是因为慢容易做到精神镇定,用意不用抽力和内外放松,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不放松之处。试想每一动都要求做到肌肤关节、甚至内脏、神经系统等全身各处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尽可能做到放松,没有一定慢速,是难于完成的,势必流于飘浮。练太极拳做到松静能增强感觉的灵敏和富有弹性、韧性特点的爆发力而且也只有动作缓慢,才能细心检查全身各处是否尽可能最大限度放松,才能随时给紧张(发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较快地随时灵活地将力集中某一点.从而发展了力量和速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慢是为了孕育快。有人观察证明,久练大极拳的人,反应速度较快。所采用的试验方法是:太极拳运动员看见面前出现灯光马上按动电钮。这证明,神经传导愈迅速,反应愈迅速按动电钮也愈快。太极掌运动员反应速度(毫秒)为333,2,不从事运动的人则高于4000.0。慢而经神镇静是太极拳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关键。但这并不能说慢能胜快。推手应当说还是大多快能取胜,只不过太极拳通过慢为训练手段,来达到快的目的,既能快也能慢,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王宗岳太极拳论说:“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指出了先天自然之能是刚和快,须要学练的是柔、松、慢,也明确了先天自然之能和学的比重。启发人要重视学,而不可自持天然条件。拳论又说:“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四两拨斤之句乃太极拳《打手歌》中第四句。意为体察句,可以证明用轻量的四两太极拳的行拳速度便可拨动千斤之重,显然不是用抽力制胜的。再看八九十岁的耄耋(八十为耄九十为耋)能够抵抗众人的形状年青体壮的手快,又何能为力呢?句中虽指出“四两”“千斤”,只是极言用力合乎拳法。并非一定具用四两的劲,而且后备力量同样也是千斤。之所谓“练好千斤力,只用四两功”。不过大极拳通过以慢寓快的盘架子和推手实战的长期实践,达到了懂劲,充分发挥了以腰为轴和螺旋缠丝劲的转换,使对方不易察觉变化的劲路,从而容易随时掌握主动(即使被动也较容易转化为主动)所以,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能推手取胜。
慢还可以保持呼吸自然深长,较容易做到气沉小腹(俗说丹田),还是加大或减小运动量的一种方法。采用低架子练习,腿部支撑全身力量大,再使动作缓慢,则腿部大肌肉群更需要强力张弛,这是消耗能量较多的一种大运动练法,拳时宜甚至有多年的足球运动员或多年练习长拳的人学练极拳开头还感到腿力不够。但在另一方面,根据生理的定律,肌肉收缩速度与肌肉的能量消耗的立方成正比,因而老弱多病体质较差的人练时直将架势放高,适当放慢反而可以减少体力消耗。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