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王边溪谷

2019中国艺术乡村建设论坛暨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在京举办

时间:2019-03-29 09:14:14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王永健  浏览: 分享:

 

2.jpg

2019年3月23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民俗研究室(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承办的“2019中国艺术乡村建设论坛暨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务院参事室、农业农村部、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华侨城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三个乡村建设实践地的政府官员及村民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参展的三个乡建案例分别来自广东工业大学渠岩教授执导的“从许村到青田”项目、安徽大学左靖教授执导的“作为遗产的景迈山”项目和西北师范大学靳勒教授执导的“石节子美术馆”项目。以上的三个项目,属于三种不同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案例,可以看到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不同角度和方法。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卫民、农业农村部副司长黄修柱、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方李莉、艺术乡建实践者代表渠岩、学者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福州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雅昌艺术网等媒体单位进行了深度跟踪报道。
 
1.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致辞

3月24日至25日,中国艺术乡村建设论坛在长白山国际酒店四层会议厅举行,100余名学者参加了学术论坛。围绕着艺术乡村建设这个话题,30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主题发言。本论坛旨在对乡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案例讨论,重新发现乡村价值,修复乡村文化生态,通过艺术的形式激活传统乡村的生命力,通过传统的修复重建中国人的“生活样态”,推动乡土中国走向生态中国。中国的乡村不是一块可供随意开发的荒芜之地,是农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是人类社会再次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的,一块包含农业文明智慧的生态之地,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最重要的财富。之所以突出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主题,主要是因为艺术是人类从心中流出的情感的表现形式,是人类文化的可视性,可感性的符号,其所有的表达都是直指人类心灵的。同时,艺术家的行为比其它学科的专家更容易得到民众的认同,而且,他们的情感式介入能够召唤更多的公众热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从2016年开始,在北戴河召开了首届“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论坛”,出版了《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文集。2017年8月在北京宋庄树美术馆举行了第二届中国艺术乡村建设论坛。此次论坛为第三届,通过具体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案例,进行人类学家与艺术家的对话,形成一个艺术家和人类学家的学术共同体,来讨论如何传承,保护和利用中国的乡村价值,如何用艺术的手段来激活中国乡村新的生命力,对国家当前的乡村振兴及文化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乡村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有艺术是不够的,我们将艺术作为一个切入点去激活某些沉睡的传统,去寻找某些正在失去的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智慧,然后用艺术去点亮村民们心中的某些梦想和追求,去激活村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从文化、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角度,与各方面的专家结成一个共同体,去全方位的关注今天的乡村建设。(王永健撰稿)
 
附新闻报道链接
 
央视新闻网:http://tv.cctv.com/2019/03/26/VIDECK54aDIlyeCv1vbVOg8c190326.shtml
 
雅昌艺术网:https://artexpress.artron.net/wapNewsShare/315918
 
2019中国艺术乡村建设论坛暨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纪录片:https://v.qq.com/x/page/n0854ak4x53.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