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滏阳河

何常在:顶流不代表主流,大流量不等于正能量

时间:2021-10-17 14:59:39  来源:网络  作者: 何常在  浏览: 分享:

 

 

何常在、高峰论坛、精品创作、讲话

    著名网络文学作家何常在受邀出席高峰论坛,并发表主题为《网络作家如何在今天加强精品创作的意识》的讲话,全文如下: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建国72周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走过了一段艰难却又辉煌的历程。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回望过去,我们庆幸我们恰逢盛世。

 

   到今天,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度过了20多年的时间,已经由少年期步入了成熟期。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的中国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中国的伟大成就,如何树立并加强精品创作的意识,是已经步入了成熟期的网络作家必须面临也必须解决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的两个大局,一个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正恰逢两个大局的盛世。很少受到西方文学思想、写作手法和意识形态影响的网络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自发地承载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以自觉的姿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大同的理念。在今天,更是在国家的号召和呼唤下增加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网络文学树立明确的方向,为网络作家指明了创作思路——传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凭借新兴的平台,网络文学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受束缚的创作力,缔造了传奇和神话,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化现象。

    必须得承认,网络文学从诞生到今天,用20多年的时间覆盖了近95%以上的读者,在阅读市场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无论是作家的数量和质量,还是读者的数量和层次,已然成为了阅读市场唯一的顶流。

   但不可否认的是,和网文顶流身份不相称的,是网络文学的担当意识和自我觉醒还不够,以及网络文学对自身应该承担的教化作用、弘扬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认知还不足!
  
 
   顶流不代表主流,大流量不等于正能量。网络作家应该更多地关注网络文学所应该传达的世界观、对读者潜移默化的三观影响,以及应当承担的教化作用、弘扬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从而让顶流变成主流,大流量转化为正能量。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平凡英雄和传奇故事值得歌颂和记录,值得书写和弘扬。不管是现实题材还是科幻题材,都需要真实的生活阅历和对社会对世界深度的思索。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成就一个人,读书和行路,缺一不可,知行合一才能提升自己的眼界才能获得更有力度的视角和切入现实的能力。 

   因此,网络作家要自觉地树立起精品创作的意识,需要主动地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切身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写出精品力作。 

   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网络作家能把自己的作品让自己孩子阅读,不怕自己孩子从作品中学坏,就是最基本最起码的底线。更进一步讲,如何让自己孩子更好地成长更健康地发展,也是网络作家在书写自己作品时,必须考虑到的出发点。把作品当成自己孩子,把读者当成自己孩子,在下笔时,心中就会多一杆秤,多一份敬畏之心。 

   未来可以书写的中国故事有很多,都是在时代中的小人物所折射的时代光芒,比如在航天领域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比如在航海领域乘风破浪的开拓者、比如在生物制药领域潜心钻研的研发者等等,他们每一个人折射的光芒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一片星光之海,是中国故事的交响乐中的主旋律。 

   真正的精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是一个作家对生活由衷的热爱之后,所交出的一份深刻体会认真思索的答案,是对人民的歌颂是对祖国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对时代的讴歌。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chuangzuozhongxin/2021-10-17/5296.html

何常在、高峰论坛、精品创作、讲话

何常在、高峰论坛、精品创作、讲话

何常在、高峰论坛、精品创作、讲话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何常在、高峰论坛、精品创作、讲话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