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邯郸紫金山——丰厚的文化积淀(一)

时间:2019-03-05 16:15:53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刘心长  浏览: 分享:

 

   丰厚的文化积淀

雄奇的山川风貌为紫金山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因此,两千多年来,紫金山留下了诸多的文化遗址。

紫金山丰厚的文化积淀主要表现为三大名人遗址和三大寺观遗址。

 

三大名人遗址是:

第一,赵奢家

关于赵奢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张华撰写的《博物志》一书中。南朝宋代裴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集解中首先称引:“赵奢冢在邯郸界西山上,谓之马服山。”这条记的“界”字,当指邯郸与武安交界地带,“西山”当指这一带的紫金山及其以南与之相连的堵山一带。明、清《邯郸县志》、《武安县志》考认赵奢家在紫金山上。明朝万历年间《邯郸县志》记载,紫金山“在城西三十里。余按《汉书》张华注云:赵奢家在山上,故又名马服云”。这条记载不够准确,县志编纂者所说的《汉书》应为《后汉书郡国二》,南朝梁代刘昭注引张华的话与裴骃《史记》集解相同,即“赵奢家在邯郸界西山上,谓之马服山”。但他认为赵奢冢所在的山是紫金山,因此紫金山又名马服山。后来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邯郸县志》沿袭了这种说法。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邯郸县志》也认为赵奢墓在县西北紫山上。《武安县志》也有大体相同的记述。这两种县志关于赵奢墓的记述,虽也称引历史文献,但更多地带有当地民间传说的成份。

赵家在紫金山上,除了历史文献提供了重要线索外,也符合赵審选嚞址的心态情况。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杰出将领,在秦军进攻赵国西部一处军事要地阏与时,赵国的其他将领其中包括良将廉颇都认为道远险狭难以相救,而赵奢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后认为可以相救。他对赵王说:“其道远险狭,臂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赵的这句话后来成为历代军事家的一条重要军事原则,刘伯承将军概括为“两军相遇勇者胜”,并经常用这个军事原则来教导广大指战员。赵奢不只有勇,更重要的是有谋。赵王受命赵奢为主帅,赵奢率军出征抗秦,但赵奢在走到邯郸以西三十里的地方,也就是紫金山、堵山一带,就驻扎下来不动了。他让军士们在这里大修防御工事,造成要在这里打防御战的假象。还下了一道军令:“有以军事谏者死。”实际上赵奢在运用高超的军事谋略,密切注视战局发展动向,积极寻找捕捉战机。这时秦军在武安以西发动了强大的军事攻势,擂鼓呐喊声使武安房屋上的瓦都震动起来。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武安瓦震”,就是指这件事。赵军中有一位侦察员建议火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奢坚守紫金山、堵山一带的营垒,停留了28天,不出动,而且又加大了修筑防御军垒的力度。如果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堵山连绵如堵,象一道长长的墙垣,形成了防卫邯郸的天然屏障,紫金山是堵山北部的制高点,是理想的军事指挥部所在地,赵奢统帅的抗秦赵军至少在10万人以上,甚至达到20万人。赵奢的统帅部有可能就设在紫金山一带。这一判测,从《战国策赵策三·赵惠文王三十年》记载赵奢与田单论兵中可以得到证实。田单对起奢说:“帝王的军队,所用的不过3万,天下就降服了。现在将军一定要拥有十万二十万的军队才用兵,这是单所不佩服的。”赵奢的军队在紫金山、堵山一带驻扎的第28天,秦国的一位间谍来了,赵奢好吃好喝地款待,然后才送走。秦国间谍从赵奢部队得到的只是坚决在邯郸西部打防御战的假情报,秦将听了后十分高兴地说,赵军离开邯郸30里就停下不再前进,只忙于增筑防御营垒,看来阏与就不再属于赵国了。赵奢打发走了秦军间谋以后,立即下令全军卸去甲衣,快速前进,两天一夜就赶到了阏与前线,命令优秀射手在离阏与5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赵军营垒筑成后,秦军听到这个情况,立即全军赶来。赵奢听从了一位军士叫许历的建议,抢占了军事制高点,顶住了秦军猛烈的进攻,然后纵兵出击,大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这是秦赵军事对峙以来赵国取得的一次最为辉煌的胜利,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由于这次重大的军功,赵奢被赵王封为马服君,成为与廉颇、蔺相如级别相同的最高官员。那位军士许历也被封为国尉。这场战争以后,邯郸很快成为东方六国的政治中心,纵横智谋之士云集邯郸,策划对付秦国的谋略。赵奢驻军筑垒的紫金山、堵山一带也由于这场抗秦战争的胜利而知名天下。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赵奢“兵去邯郸三十里”驻扎下那段故事,做了细致的描写。过了几年,赵奢去世了。在选择赵奢墓址时,紫金山一带应该是首选的地方,赵奢生前有遗嘱把墓地选在这个地方也是有可能的。这个地方除了山川雄奇秀美以外,更主要的是赵奢率军在这里运用谋略,打了一场赵国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争,赵奢一生的功业也在这里达到了顶点。赵奢长眠于紫金山上,是有象征纪念意义的。

 

赵奢家所在的位置,当地传说在紫金山东南山坡的一块台地上。这块台地约有二三亩地,背靠耸拔雄伟的紫峰,左右有坡体拥国,象罗圈椅一样。台地右前方有一道雄伟的山梁,当地人叫“龙脉”。这条“龙脉”向东南方向伸延,直到邯郸市郊明朝兵部尚书张国彦的墓地。台地位势高敞,视野开阔,站在台地上可以清楚看到邯郸市人民路往来奔驰的车辆。如果按古代“因山为陵”的选墓标准来衡量,这块台地的位置是相当不错的。就是按后来的风水术的堪舆相墓规则,这里的位置也是相当好的。这大约就是长期以来传说赵奢冢在这个地方的原因。但是赵奢家到底在紫金山的什么地方,这要靠考古勘察发掘的实践来证明。不过,这并不影响在这个地方进行马姓祖源纪念物的建筑和发展旅游事业。

 

赵奢去世后,秦军再次大举进攻赵国。赵国老将廉颇在长平顶住了秦军的强大攻势。廉颇抓住秦军长途进军后勤供应困难的弱点,采取坚壁不战,以待秦弊的策略,使秦军处在极为困难的战争相持地位。这时,秦国间谍来到邯郸,用千金贿赂赵国的权臣,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廉颇怯战,把守营垒不敢出战,据说还犹豫不决想投降秦国。秦军真正害怕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奢将军曾经在阏与大败秦军,子承父业,老子英雄儿好汉,赵括用兵超过赵奢。如果用赵括为主帅,秦军必败无疑。这时赵惠文王已经去世,继位的赵孝成王没有赵奢那样的明智,竟然听信了秦国间谍的流言,任命赵括为主帅,代替廉颇。正在病中的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劝说赵王不能只凭虚名任用赵括,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的兵书,不懂军事上的合变。这样的人为主帅,是会出大事的。赵王不听,仍然任命赵括为主帅。赵括从小在父亲赵奢身边学习兵法,读了不少兵书。但赵括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只知轻浮地学习书本上的军事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实践经验。赵括谈论起军事问题来,认为天下没有谁能抵得上他的。有时他跟父亲赵奢谈论用兵问题,赵奢也说不过他,不过赵奢并不认为赵括行。赵括的母亲问为什么这样看,赵奢说,战争是要死人的,可是赵括夸夸其谈,把战争说的太轻易了。赵国不用赵括为将则罢,如果一定用赵括为将,使赵国亡败的一定是赵括。但到底怎样能够打好仗,赵奢也讲不出更多的理由。其实,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理论是从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理论只能指导实践而不能代替实践。真正的实践体会是文字和语言所难以表达的。不从实际出发,只会机械教条地套用理论,在战争中非遭失败不可。这种情况,在三国时期赵奢的后裔大科学家马钧的身上再次表现出来,不过马钧所表现的是科学的成功实践。赵括的母亲牢牢把赵奢的话记在心里,所以赵王任命赵括为主帅,赵括率军队要出发的时候,赵母上书给赵王,说不能派赵括为将。赵王问为什么,赵母陈述了理由,还举出赵括与赵奢为将时的不同表现。赵王说,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赵母说,大王既然已决定派赵括为将,假如有不称职的事,我该不会受到连坐吧?赵王答应不会牵连赵母。真是知子莫如父,赵奢不幸言中了。赵括率军出发,经过紫金山、堵山的通向长平的大道,赵括的趾高气仰、不可一世的神态与当年赵奢在这里持重谨慎、深思精谋的风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赵括到了长平前线,立即改变了廉颇的作战布置,更改纪律和号令,撤换军官。老谋深算善于用兵的秦将白起听到后,假装大军败走,暗中派遣两支奇兵截断了赵军的运粮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于是赵军军心涣散,士气动。赵军被围困40多天,全军缺粮挨饿。赵括派出精锐部队突围,亲自带领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军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都活埋了,赵军前后死亡官兵共计有45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时间长达一年之久,赵国几乎要亡国了,后来依靠楚国、魏国的援助,才解了邯郸之围。赵王因为赵括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杀她。

 

就在长平之战赵军惨败的第二年,即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后来成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邯郸降生了。由于秦始皇是秦国在赵国作人质的异人的儿子,所以秦始皇和他的母亲赵姬在秦赵关系极为紧张的时期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屈辱。大约赵奢一家曾经给过赵姬和秦始皇母子以重大帮助,或者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与赵奢家族有着特殊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秦灭赵后,赵奢的孙子赵兴徙居秦都咸阳,秦始皇封赵兴为内史、武安侯。我在《秦始皇出生地考证》一书中指出,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可能是赵奢的女儿,所以在秦军围攻邯郸的紧急情况下,赵姬的丈夫异人(到秦国后改叫子楚)行贿守城门官吏逃脱,赵国还想杀害赵姬和秦始皇母子。由于赵姬是赵国的“豪家女”,才得以蔵匿,赵姬和始皇オ得以活了下来。《史记昌不韦列传》记载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赵姬是赵奢的女儿,赵奢的封地在马服山即紫金山一带,所以赵姬和幼年秦始皇藏匿之地也当在紫金山。由于有这样一段特殊的关系,所以秦灭赵以后,秦始皇委任徙往秦都咸阳的赵奢的孙子赵兴以要职。唐代林宝编纂的《元和姓纂》记载:“马,赢姓,伯益之后,赵王子奢封马服君,子孙氏焉。奢孙兴赵灭徙咸阳。”"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撰的《广韵上声马》记载:“亦姓,扶风人,自伯益之裔,赵奢封马服君,后遂氏焉。秦灭赵,徙奢孙兴于成阳,为右内史,遂为扶风人。”宋代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马氏出自赢姓,伯益之后。赵王子赵奢为惠文王将,封马服君,生牧,亦为赵将,子孙因以为氏,世居邯郸。秦灭赵,牧之子兴徙成阳,秦封武安侯。”从唐宋历史文献记载来看,马姓的祖源可追溯到赵奢,赵奢儿子赵牧,有可能是赵括长平兵败被杀后族人改称赵牧,也有可能是赵括以外的另一个赵奢的儿子。牧子兴在秦灭赵后徙成阳,封内史、武安侯,改姓马。《广韵》所记载的“右内史”当为“内史”,“右”是衔,考历史文献记载无“右内史”的官名,只有内史。郑樵《通志》记载,内史是掌治京师的重要官员,只有重大功劳的官员才能授这一职务。秦国大将蒙恬,攻齐,大破齐军,拜为内史。后来蒙恬将30万军队北逐戎狄,仍兼内史。武安侯是秦封爵的彻侯或关内侯,是有特大军功或其他功勋才可以授予的。历史文献并没有马兴对秦国有特殊功劳的记载,而授以如此重要的官位和高等封爵,可能是秦始皇及其母亲赵姬在险境中赵奢一族曾经给过特殊重大的帮助。(待续)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