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定(左一)向法国学生介绍棕编作品。 吕胜宇 摄
中新网长沙4月14日电 题:“民间工艺美术家”王文定:用棕编构造“动物世界”
作者 张翼
吐着信子的蟒蛇、展翅欲飞的蝴蝶、昂首挺胸的孔雀、活灵活现的壁虎……一片片普通的棕叶在王文定巧手的编织下,变成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动物棕编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棕编是一种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民间工艺,自古以来在长沙地区流传甚广,长沙的棕编技术也曾被誉为是中国一绝。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经风光无限的长沙棕编逐渐沉寂,许多艺人在经济等压力下纷纷放弃离开,如今长沙棕编艺人只剩下号称“长沙棕编第一人”的王文定。
今年67岁的王文定,在爱好手工艺的哥哥的熏陶下,从14岁起就对棕编产生浓厚兴趣,并跟着哥哥学习用棕叶编织蚱蜢。时至今日,她已沉迷于棕编世界50多年。
半个多世纪里,王文定编织了数千只动物,种类繁多,大小形态也各不相同。“棕编创作,动物越大越难,越小也越难。”王文定指着一只趴在石头上的“小壁虎”说,大型作品难在造型与整体的整齐度,而微型作品则考验手艺人的技艺与耐心,比如小壁虎用的棕叶就只有绣花针一般粗细。
为了使作品形象生动传神,王文定经常到动物园去观察动物的喜怒哀乐,还买来大量的动物书籍学习。其编织的作品涉及仙鹤、孔雀、飞龙、青蛙、老鹰等数十个品种,部分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并获湖南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品大赛金奖。王文定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王文定编制的“最小”系列壁虎棕编作品。 张翼 摄
传统棕编作品因用新鲜粽叶编制而成,容易变形,收藏价值不高。为了让原料不变形、不褪色、防霉变,王文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每一片叶子都要精挑细选,还要经过晒、煮、熏等一系列处理。”王文定介绍说,她对传统的油漆工序也进行了改良,让作品在颜色表现上更加鲜活;将老棕叶和嫩棕叶交叉使用,会使纹理更加自然生动;“双肚皮”编织法则让作品更立体、更灵活。
王文定的棕编作品还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目光,很多作品已被国外收藏家收藏。刚刚在长沙结束的“彩耀湖湘景,美遇布尔日”中法青年艺术交流活动中,王文定就为法国青年讲解了棕编知识,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编织小动物。
“近年,这类教学讲座开展得很多,我此前还到澳大利亚和韩国做过文化交流。”王文定说,她打算写一本书总结自己50多年的棕编经验,让全世界都来了解和学习棕编这门民间艺术。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