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王边溪谷

再探峰峰千年古镇八特的独特之处

时间:2020-08-19 14:45:38  来源:燕赵佳话  作者:姚龙凤  浏览: 分享:

 作者:姚龙凤

 


         沿路往南走到一个叫小石门的地方,这里有大片的古建筑群,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已经废弃。上坡进小石门,这里叫石门巷,是申家庄园的一部分,为守护庄园的安全,巷道有一道道的防盗门。



         申家祠堂建于大清同治二年,坐落在申氏庄园石门巷内,坐南朝北,面积130平方,祠堂是个小四合院,北屋重修过,东西南三面保存完好,院内有一块修建祠堂碑,碑文记载,申氏家族明代从山西迁入武邑八特镇。

 

 

       申家大院的千总花厅,坐落在村中心,建于清道光年间。申家大院南北长34.8米,东西宽16.05米,总面积558.5平方米。北屋为主体建筑,为歇山式南倾斜屋面,高七米,主建筑占地201平米,正脊上有精美的牡丹图案、荷花砖雕,东西各有立一朝凤。青瓦铺顶,边缘有猫头、滴水、朝凤(2个)点缀;建筑由内向外四个明柱支撑,建筑材料由大小四梁、九、70椽,卧立方各三、35根插组成。主建筑东西迟头各书百任二字,彰显着主人的胸襟。申家大院在1945年——1947年间还曾经做过129师第四医院的临时住所,周围民居均为医院病房。为确保邯郸战役胜利、抢救伤员重返前线做出了重大贡献。1948年为制碱厂;1956年至1957年为八特村高级社办公室;1958年至1961年为和村人民公社八特大队办公室;1961年6月15日分村后北八特大队,办公室仍在大院东屋、西屋和南屋办公。



申氏庄园古楼是看家护院最好的瞭望哨。

       申氏钱庄位于古镇八特十字街商业中心,始建于前清,是在古镇八特商贸鼎盛时期创建的。创办人是清六品武官八特籍人申致远。申家钱庄建筑面积占地约600平米,房间三十余间,有营业大厅、业务洽谈室、贵宾接待室、掌柜、员工、学徒宿舍和地下银库。钱庄坐东朝西,门前有大片广场,拴马孔、拴马桩、上马石随处可见。


 

明嘉靖三十二年重修武安王庙碑。


         在钱庄路北面,有一座小庙,是武安王白起庙,文革时期垒砌起来,再没有人在此祭祀。庙的右下方有一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石碑,依稀可辨出“重修武安王庙记”的字样。



       沿致远路往东(十字街路东),在路的尽头有一座观音庙,在村东边石堰边上,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二年七月下旬(公元1863年)重修观音堂墙壁石刻字板记载。


 


观音庙初建碑和重建碑。


 

 

       一路沿弘济桥大街往南走,终于看到了逾越千年的弘济桥。八特弘济桥全长21.8米,宽6.6米,高11.5米,东西两端的石栏杆高1.4米,其整体上由高3米,跨度5.2米的大拱洞和肩负的高2.11米,跨度2.2米的两个小拱洞构成,从东西两侧看上去如同一副眼和口兼具的“笑脸”。

       桥的东西两侧长着四颗参天古杨,在古杨的映衬下,弘济桥显得更加古朴,壮观,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六个和尚俩平头,九个狮子三绣球,二十四条石栏杆,二十四个石枕头”。这首关于弘济桥的顺口溜,已不知在八特村流传了多少代,它准确地概括了弘济桥的基本构造。桥两侧石栏杆望柱上精雕细刻着九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其中靠南头云裹鼓石的三对“夫妻”狮子,有的相视而笑,有的喜迎日出,有的观望晚霞,三个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膝下撒娇嬉戏。在一大两小的拱洞上方,刻有三个螭吻,传说是龙的第九子,生性好吞,那凶神恶煞般形态,像是在冲着河神怒吼,“不许漫过我”!



 

      走在古商贸街上,看着两边废弃的店铺,想像着商贩们的吆喝声,仿佛回到了那个熙熙攘攘的集镇上,买卖声不绝于耳,为了一件物品,讨价还价,好不热闹。古商铺前的上马石,雕刻的瑞兽栩栩如生。

       在古镇的商贸街上包括钱庄、山货行、当铺、绸缎庄、旅店、药铺、肉铺、饭庄、车马店、杂货铺、粮油店、酒坊、手工行业等100多家店铺,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羲盛永”馍铺、“广泰昌”药铺、“明盛源”“泰盛广”杂货铺、“利民药房”、“兴一药房”、“恒源油坊”、“同心油坊”、“恒兴油坊”“三和永油坊”“志和祥”先杂货铺后馍铺、“三和永”杂货铺、“与丰厚”绸缎庄、“永兴成钱庄”、“协和泰钱庄”、“鸿兴厚”山货行、酒庄、饭店、车马店、染布坊、铁匠铺、木匠铺、麻绳铺、理发铺等。聪明的八特人不仅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也在三里长的商贸街上,坚持以和气生财、诚信经营为理念,创造了一个时期的辉煌。



       这是老烘灯的宅院,他的宅院坐西朝东,四梁八柱,雕梁画栋,临街是店铺。他有两个酒店,一个在对面路东叫前酒店,一个在住宅的后院叫后酒店,两个酒店都是酿酒的,酿好的酒销售到磁县、武安、邯郸、永年、和安阳一带。他家还做酱油、黑酱、黄酱、小磨香油,路东前酒店店铺是粮行,销售各种粮食,路西住宅店铺主要经营酒、酱油、黑酱、黄酱、小磨香油等。1986年将西上房翻修,下院和店铺还是原来建筑,影壁上的砖雕是一副富贵牡丹图,非常精致,保存的非常完整。


 

 

       走到学校路口,向西走看到一个保存完整的古民居,这是1942年建造的。门楼上采用砖雕、木雕、石雕工艺,雕刻出动物、植物、花卉、祥云等吉祥纹饰,最主要的门楼上还雕刻了年款,非常少见。进门是八仙拜寿砖雕影壁,象征富贵绵长,砖雕上人物刻画的非常生动。大门外墙上一溜拴马石,显示着这家主人财力。



       继续向西行走,看到了550年的古疙瘩槐树。古槐位于八特村赵王殿(西大庙)院内,原来的赵王殿在村南三华里处的山上。那里建有赵王避暑行宫,秦灭赵后,人们感念蔺相如、廉颇为村命名之恩德,在山上建起了窑神殿、广生殿,后来又建有奶奶庙、龙王庙、马王庙等庙宇,明朝时期,经过多次地震,原庙宇无法修缮,就将庙宇迁到村西重修,在重新修建赵王殿时栽下了这棵槐树。这棵古槐有三奇,一奇为:浑身长满鱼鳞片式有三十多个大小不等或球、条、块、嘴、鼻、眼、额等形态各异塔。二奇为:多年不见长。三奇为:树侧枝百年一枯,而主枝又速长新枝,且枝繁叶茂。此槐高十余米,树围一点七三米,树冠一百平米。古槐树被村民誉为村魂,虽历尽沧桑,现仍巍然挺立,生机盎然。古树被邯郸市、峰峰矿区列为一级保护文物。



      西大庙就是赵王殿。正殿是赵王殿,分内殿(没有神像只有一张放着虎皮的椅子)和外殿(也叫拜殿);东侧建窑神殿,也分外殿和内殿,内殿也叫卧殿,在内殿塑的蔺相如是坐像,白脸黑胡须,头戴丞相官帽,帽子上挂五尺红绸子,对外说是神,对内说是蔺相如。为什么将蔺相如供奉为窑神?秦灭赵后,因他出生在八特八小庄蔺家庄(后称中台),他祖祖辈辈在蔺家庄以烧制陶器为生。本村人按窑神供奉他,当时人们不敢承认他是八特人,为了瞒哄秦人,也为了让八特人世代怀念蔺相如,就将他供奉为窑神,又将他的生日正月二十四日立为庙会,从秦时起在南山顶建庙立会唱大戏至今没间断过。大庙已经不复存在了,可庙碑上的石刻还在诉说着它的存在(石刻在2019年6月被文物贩子拉走)。

       清光绪十年重修赵王殿,广生殿碑文记载了八特村人为感念蔺相如廉颇恩情,建庙祭祀。



 

      出了西大庙,往北就是后酒店,老烘灯酿造的酒畅销四面八方。后来他染上了毒瘾抽大烟,生意做不下去了,就将八特的酒店作坊停了,缩小了规模。酿酒的大师傅都搬到和村去住,在和村继续酿酒,只是生意没有原来红火。1958年粮食统购统销后,他的酒店停止酿酒,几位大师傅带着他们精湛的酿酒工艺到了丛台酒厂工作。从此丛台酒香飘万里,驰名中外,所以说这里是丛台酒的原产地,丛台酒的根在八特。

        边走边看,这里到处都惊喜。从北往南一直走来,看到的满眼都是有些年代的建筑,沿路两旁,都是店铺廊檐的痕迹,古碑、石刻、木雕、砖雕随处可见。



       龙家观音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座落在张家街西头,一座独院坐西朝东,祠堂屋起脊瓦房一门两窗,同治十年十二月中旬重修,屋内北墙有石刻字板一块。祠堂近年通过重修,已成为现代建筑。祠堂供奉着“带刀都指麾龙资之神位”,龙姓人珍藏的龙家家谱,详细记载了龙资遭昏君元顺帝陷害的经过。龙家祠堂由族人集资在原址重新修建。

        下面是龙家祠堂碑和龙氏族谱。


 

 

参考资料《千年古镇•八特》《八特村史实片段》 张宪云手稿

摄影:姚龙风 李魁生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