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菜市场是社会的缩影,它可以映衬出社会的现实状况,在买与卖的人际互动关系中,反映出了世俗的百态。
大白菜上市季节来了,一日,露天菜市场的一家蔬菜门店挂出了一幅红绸横幅,醒目耀眼,横幅只有四个字,曰“足斤足两”。购买物品足斤足两、童叟无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还需要大张旗鼓地宣誓吗?是的,上古至今,滔滔善水,流经今朝,不知何故,污染殆尽!现实生活的小买小卖中,谁能说清每天有多少人为自己所购物品能否达到足斤足两而争吵和烦恼。
买卖中,卖方能足斤足两、公平公道地给足购买者所购物品份量,看似自然而然和平常应该的事情,能够完全接近和实现,并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图1、街边早市
这个远近闻名的菜市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建成的,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它名副其实是市民的菜篮子,农民种植的新鲜蔬菜当天就能从地里收获上到市场上销售,晚上就能返回家里数钞票。那时,物品短缺,菜品单一,民风朴实无华,买卖无欺,人们购买蔬菜和其他物品少闻由于缺斤短两而面红耳赤。这里也曾是小偷和地痞出没的地方,商贩都往道路中间聚集,来往人流熙熙攘攘,摩肩擦踵,我曾在此处被盗过小型数码相机。不过,现在人们都是手机付费,大都不带现金交易,小偷小摸几乎绝迹。
四十年的市场变迁是很大的。除了买卖关系的当事人在逐渐更新外,菜品的品种和食品安全性也在默默地变化。当时三四十岁的买卖人,很多都已经进入暮年,有的可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变化最大的还是人心。现在各行各业基本上全都是职业道德缺失,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是追逐金钱教人学坏、学腐败无耻的。市井道德的变化则是社会道德水平变化的晴雨表。
图2、水果摊与电子称
有一次,我到市场买菜,掂在手中的西红柿没有几个,却说是三斤多。我当即感到没有给足斤两,就到公平秤处复称,一称量少给了近四两。返回找贩菜的小伙子理论,我感到脸红害臊,小贩反倒很气势汹汹,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现在这个市场都给不够,都是使用九两称卖菜、卖水果。都知道,都不找,就你找,咋的你还能把我弄进去吗?还说,多少贪官污吏贪污受贿多少亿元都没事,咋了?少给你几两有啥哩!
他比我还正义凛然,我好似就该接受并忍受缺斤短两,我一时语塞,收起菜落荒而逃。因为卖菜的小贩个个都是这个理论在作指导,他们不知啥叫公平交易,啥叫诚信友善。他们知道如何多进少出,耍个心眼,挣个小钱。一个小贩如此这般不必担忧,大都如此就很可怕了。
他们精打细算,所有的损耗都要在称量上找回。这些卖菜者大都不是自己种植的,而是二道贩子,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也是不易。虽然不易,但以违背公平和信用的方法方式去置换,却是不该。
想到邻居老李家的媳妇多少年前下岗了,为了眼前生计,买了一辆三轮车和一个台秤,到蔬菜批发市场贩菜卖。一天到头,菜倒是卖完了,收支一算,基本平坑,不赔不赚,有时候还赔钱。老李问她咋回事,媳妇一脸苦相说,称菜我都给人家足足的,有时老人来买我菜,我还多给一些,秤都是高高的;有时还碰上熟人,更是多出一两半两,不能让人家吃亏;有时人多了还有人伸手拿菜,自己给自己添秤……
看来这贩夫走卒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不具备某种素质也是干不好的。从一定角度看,也似做官,只是道具和演出形式不同而已。在至俗至雅的角色中,能做好俗的一面,也是需要勇气和先天禀赋的。老李媳妇看来是一个正直的老实人,不会坑蒙拐骗,经营最简单的买卖都搞不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更不适应,难以吃香喝辣。
那家悬挂“足斤足两”横幅的蔬菜店生意一般,没有熙熙攘攘的进出,横幅也无可奈何无精打采地在寒风中摇曳,并没有给门店带来多少生意。原因除了横幅、口号误导和诱导消费者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与人之间都早已失去了诚信。不过,这勇气也是可嘉,这好比一个公职人员宣称“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一个医生宣称“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一个教育工作者宣称“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一样,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担当,并且还要承受来自同行的白眼和怒视。
现在,到菜市场,除了有能否达到“足斤足两”的担忧以外,更为担心和揪心的是蔬菜水果的安全食用问题。农药、各种激素生长素、保鲜剂、防腐剂的普遍甚至超量使用更令人担忧,更令人忧心忡忡。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王边溪谷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