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广武总有一丢,阳城总有一修,淹了广武修阳城”从千年古谚语看临洺县变迁!

时间:2021-07-01 09:15:07  来源:博客  作者:永年独孤求剑  浏览: 分享:

  临洺关东大街城楼  邯郸文化网

临洺关东大街城楼(摄于20160404)

临洺县故址辨(兼与赵孟魁先生商榷) 

近日,多家网站转载了河北沙河市文联主席赵孟魁先生所撰《赵国檀台与“簸箕冢”》,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潮。赵先生通过详实的史料、严谨的考据、优美的文字,证实赵国檀台故址在沙河市兴固村西南、永年县戴庄村东北的“簸箕冢”,从而使史学界千百年来关于檀台遗址疑团尘埃散尽,尽显真容。笔者认为赵先生所撰《赵国檀台与“簸箕冢”》与河北省著名文史专家孙继民、郝良真关于“信都、信宫和檀台”的考证堪称双璧,进一步证明了永年县易阳城战国时为赵国的第二政治中心,是陪都、信宫和檀台的所在地。

赵先生在《赵国檀台与“簸箕冢”》文中提到:“临洺县在西汉之后一直称易阳县,隋代才改为临洺县,县治在今永年县西阳城一带”,对此观点,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临洺县源于易阳县,但临洺县故址一直在临洺关,临洺关除较短时间内做过易阳县城外,一直为临洺县治。赵先生所说临洺县城在西阳城一带有待商榷。

文献之记载

洺水源头在武安,干流在永年。东汉班固编纂的《汉书》地理志载:“魏郡武安有寝水是也,一名南易水”,《赵地记》云:“六国时,此水名易水”,依“河之北曰阳,河之南曰阴”之说,易阳城因居(南)易水之北而得名,西汉在此设易阳县,县治在今永年县西阳城乡东阳城、南阳城、北阳城和戴庄一带。关于易阳城的来历,史学界已有定论,在此不再赘述。北魏郦道元之《水经注》云:“洺水之目不知谁改,俗谓山之下,地名洺,故曰洺水。”、“洺水出易阳县西山。”,可知到北魏时南易水已更名洺水。现在有人考证出古易阳县的辖区为今永年县的西北部、武安市的东北部、沙河市的西南部,大致方位是南至武安市活水乡口上村老安庄,西至武安境内太行山主脊,北至沙河市朱庄水库,东至永年县龙泉村西,笔者深以为然。

唐魏征等编纂的《隋书·地理志》载:“开皇六年(586)改易阳为邯郸,十年改邯郸为临洺”;北宋编纂的《太平寰宇記》载:“(易阳县)后魏省入邯郸县。孝文(471-499)于北中府城复置易阳”;清初顾祖禹编纂的《读史方舆纪要》也载:“魏初,省易阳入邯郸。孝文复于北中府城置易阳县”。从这三部极具权威的地理专著可以看出,易阳县在北魏时曾被撤并到邯郸县,在孝文帝时移至临洺关,刚移至临洺关时还叫易阳县,或许因南易水已更名为洺水,或因北中府城(临洺关)位于洺河南岸,称易阳县已不合适,故又于隋开皇十年(590年)改易阳为临洺县。独孤求剑

唐初魏王李泰主编《括地志》云:“檀台在洺州临洺县北二里。”,赵孟魁先生据此推断,临洺县治在易阳城。对此,笔者与赵先生看法不同。据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五河东道洺州临洺县条:“北滨洺水,因以为名”,又说有“狗山,在县西十里”。所言临洺县城的方位以及距离狗山的里数均与现在的永年县临洺关相同,可知唐代临洺县治即今永年县所在地临洺关。  再据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以临洺、武安、肥乡、邯郸置紫州,四年州废”、”武德元年升沙河县为温州,四年撤州复县”,之所以在临洺县置紫州,因临洺关南20里有紫山;之所以在沙河置温州,因沙河境内(孔庄附近)有温泉,临洺县治在临洺关无疑。“檀台在洺州临洺县北二里”,笔者认为或是“檀台在临洺县易阳乡北二里”之误,或是临洺关北滨洺河,其北二里为今河北铺村,查有关资料,檀台建于赵成侯二十年,唐初距檀台初建已有970余年,笔者认为唐初檀台早已堙没,不排除编纂《括地志》时,把临洺关北二里古冢之类的遗存误认定为古檀台遗址。

从文献记载来看,北魏之前的易阳城一直为易阳县治,后被撤并到邯郸县。临洺关原名北中府城,北魏时期先为易阳县治,后为临洺县治。史料上未曾记载过易阳城作过临洺县治。

考古之发现

2011年6月出土于永年县龙泉村西《魏赠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游松墓志铭》载“......(游松)以天平四年岁次丁巳九月廿八日庚申薨于第。......粤五年正月十三日癸酉,窆于易阳苟山之旧茔......”。墓志载东魏孝静帝天平五年(538年),游松葬在易阳县苟山之祖坟。狗山距离龙泉村有15里,游松祖茔在狗山还是在龙泉村,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此时临洺关一带属易阳县管辖十分肯定。孝文帝曾于临洺关重置易阳县,孝文帝逝世于公元499年,笔者认为天平五年即公元538年时的易阳县治,已不在易阳城而在临洺关。

2005年秋出土于永年县临洺关县高新区内《骠骑大将军建州刺史常公墓志铭》载“......(常公)天保元年(550)诏授建州刺史......以大周建德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夫人苟氏,合葬于襄国北中,东南四里顼坊北.....”。这方墓志记载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时,易阳县已被撤销,”北中“隶属襄国县。《永年县历史沿革》载易阳县地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属襄国郡襄国县,墓志记载与文献记载相符。铭文上讲常公墓在”北中“东南四里,此方位现为永年县高新技术开发区,距离临洺关老城正好四里。北周时期的”北中“就是今天的临洺关,应该毫无疑义,此时易阳县已被撤销,临洺关属襄国县。

保存于永年县的《安定梁府君并故夫招魂墓志铭》载“......(后夫人郭氏)以明年岁在甲戌春二月十七日口口奉柩于洺州临洺县西八里阳城乡大夫村平口口口,礼也,故夫人王氏以元和中权窆于尧山之郊......”,元和为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在位时间为公元806-820年。当时的易阳城称阳城乡,已经降格为临洺县管辖下的一个基层单元,临洺县城定在临洺关。独孤求剑

据《唐许太清及夫人墓志铭》“......(崔夫人王氏)去大中八年(854年)正月二日因遘疾,享年七十一,殁于临洺县同圜坊之私第。于县城西五里狗山之东麓买地三亩......”,狗山之东五里,正是临洺县城临洺关。

据近年出土的《大唐赵郡故李君墓志铭并序》载:“...... (李君)大中十一年(857年)三月二日谢世于临洺县易阳乡大夫村......”,大中为晚唐宣宗李忱的年号,当时的易阳城不再称阳城乡,而更名易阳乡。晚唐时临洺县城在临洺关。

据《唐故天水郡赵府君及清河张氏夫人墓志铭并序》载:“......以成通八年(867年)十一月十三日殁于通阛坊之私第......四月十二日合褙于临洺县西七里石碑曲南二里之原......”,成通是晚唐懿宗年号。据考证石碑曲就是今天的石北口村,位于临洺关西七里,此墓志铭明白无误地指明临洺县就在临洺关。

永年县著名文史专家郭须善对本县现存的400多通碑刻墓志进行了拓片。笔者逐一核对了每一张拓片,没发现关于临洺县治在易阳城的点滴记载。从考古方面也可以证明,临洺县只在临洺关,未曾在过易阳城。

民间之传说

永年县千百年来流传一句顺口溜为:“广武总有一丢,阳城总有一修,淹了广武修阳城。广武没有淹,改到临洺关”。这句话在永年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特别是在西阳城乡、永合会镇一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认为这句话包含以下知识节点:

一是广武和阳城都曾为县城。广武指永年城,也就是现在的广府古城。有人说永年城历史上称广府,笔者不敢苟同。明洪武元年方有广平府,明之前哪来的广府城?永年城原为城关公社,1984年更名为广府镇,之后才开始称广府城,永年城历史上很长时间一直叫广武城,应与广府古城历史上曾为广平郡治和武安郡治有关,现在出土的多方墓志,也说明永年城历史上叫广武城而不是广府城。阳城就是指历史上的易阳城,只不过为易阳城的简称,就与现在永年人习惯把临洺关说成洺关是一个道理。独孤求剑

二是易阳县曾经被撤销,广武城地势低洼,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广府古城所在区域之所以被称为永年洼,就是因其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极易被淹,现在还被定为泄洪区。据水利专家测量,现在的滏阳河河床比广府古城的地面还高,历史上洪灾频发,城池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永年县志》记载永年城曾多次遭受水灾,永年民间也有许多古城被淹的传说,如“水淹广武,四牛驭城”、“关公驱鼋救广武”、“文财神李诡祖智除水妖”等。民国六年,古城东北角的清晖书院,就曾被洪水淹没,省立十三中被迫迁往府文庙。易阳县被废弃后,易阳城一带的老百姓心有不甘,认为广武城总有一天会被淹没,阳城总有一天还会成为县城;

三是广武城历史上并没有被淹没,阳城也没有重新成为县城;后来虽重新恢复易阳县,阳城也没有再成为县城,却把易阳县城改建在临洺关,阳城重新成为县城的希望彻底破灭。

从永年县民间传说中,也可以得知易阳城被废弃后,易阳县改建在临洺关。之后易阳县更名临洺县,县城一直在临洺关,易阳城从没有作过临洺县的县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永年县阳城(东阳城、南阳城、北阳城、戴庄)一带,从西汉初建立易阳县,到北魏时期易阳县被撤销,一直为易阳县治(约500年);北魏孝文帝(471-499)时开始在临洺关重建易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易阳为临洺县;之后临洺县历经隋、唐、五代、十国,一直到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并入永年县,县治一直在临洺关(约483年);临洺县并入永年后,永年县治在广府古城,临洺关降为临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年县政府所在地原在广府古城,于1958年移至临洺关。

 

 

 

 

 

 

 

 

 

 

西阳城乡西阳城村南牌坊  邯郸文化网

 

 

 

 

 

 

 

西阳城乡西阳城村南牌坊(摄于20160423)

 

 

 

 

 

 

 

 

 

 

永年县西阳城乡东阳城牌坊  邯郸文化网

 永年县西阳城乡东阳城牌坊(摄于2015)

 临洺关南街观音阁  邯郸文化网

 临洺关南街观音阁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