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流溪别院

“伤痕文学”的呐喊余音不绝

时间:2021-07-21 15:19:49  来源:浦江客的博客  作者:  浏览: 分享: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伤痕、文学、呐喊、余音

根据卢新华小说《伤痕》改编的同名连环画封面 (图源网络)

“伤痕文学”的呐喊余音不绝

——“改革开放史谈”之三:小说

记得还是在“知青大逃亡”前夕,在北大荒农场看到了《文汇报》上《伤痕》这篇小说。当时刊登这篇小说的报纸不知已经辗转多少人的手了,还是在团部宣传科几个朋友帮助之下好不容易才读到的。读后,震惊之余百感交集,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小说《伤痕》的主要内容是:女主人公王晓华,九年前对张春桥定她妈妈为“叛徒”的冤案假案信以为真,痛苦而无奈地和她妈妈“决裂”、“断绝关系”,初中还没有毕业就上山下乡了。在农村生活和劳动中,和她建立了亲密关系的男青年苏小林,又由于王晓华的家庭成份问题不能上大学。为此,一对青年被迫相互中止往来。在漫长的九年里,王晓华一直在孤独、彷徨和痛苦中熬煎。粉碎“四人帮”后,被严重摧残而患了重病的妈妈,经上级领导部门甄别后,彻底平反了。她渴望着见上女儿一面,可当王晓华赶回家探望时,妈妈已离开了人间。

据当时人回忆,粉碎“四人帮”后,复旦校园的空气开始活跃起来。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卢新华的这篇习作,张贴在19784月上旬中文系一年级同学办的《百花》墙报上。它是众多作品中吸引读者最多的一篇,当时轰动了全校。1978811日,《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写的这篇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革’罪恶的‘伤痕文学’。” 由此,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伤痕文学”这一特定的概念。

实际上,作为暴露“文革”问题的“伤痕文学”发轫之作是《人民文学》杂志197710月号发表的北京作家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小说讲述了某中学教师张俊石如何尽力挽救一个在“四人帮”毒害下不学无术的中学生的故事,作者以“救救孩子”的呼声,震动了被文化大革命麻木了的人们的心灵,拉开了人们回顾苦难的序幕,也划开了“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界限。

 “伤痕文学”一扫文化大革命中“欺”和“瞒”的虚假文风,促进了文学向现实主义的回归。

沿着这个主题发展,“伤痕文学”分别孕育和演变成了爱情小说和知青小说等不同的系列。大家都知道,在文革时期,爱情是文学的禁区。《十月》杂志1978年第1期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冲破了这个禁区。小说在电台播出后,10天之内就收到听众1000多封热烈的来信。接着,描写文革中爱情生活的小说《公开的情书》、《晚霞消失的时候》先后发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与此同时,知青题材的小说创作获得了更大的成就。记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史铁生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韩少功的短篇小说《远方的树》、《西望茅草地》,张承志的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女作家王安忆的短篇小说《本次列车终点》,女作家竹林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叶辛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梁晓声的短篇小说《北大荒纪事》、《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等。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伤痕、文学、呐喊、余音 

刘心武的《班主任》/陈建功的《飘逝的花头巾》/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在伤痕文学以后,八十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了小说创作高潮。如王蒙《悠悠寸草心》、李国文《月食》、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等“反思文学”; 如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等“改革文学”;如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王安忆《小鲍庄》和郑义《远村》、《老井》,孔捷生《大林莽》,邓刚《迷人的海》、《哈喇滩》,张承志《残月》,韩少功《爸爸爸》、《归去来》,莫言《红高粱》等“寻根文学”。以及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现代派小说;残雪、叶兆言、余华等人的先锋小说,在人们眼前打开了一扇迥异的奇幻之门。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重新审视“伤痕文学”作品,在社会意义上未免还明显带着时代局限性,在艺术表现上也显得粗糙幼稚。但在新时期的文学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回顾八十年代小说创作历程,我们可以说,没有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伤痕文学”;没有七十年代末的“伤痕文学”首先冲破“文革”思想禁区,就没有此后涌现的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没有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突破和探索,就不会有今天小说创作的蓬勃兴旺景象。

列子在赞美优美的音乐时讲:“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今天,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伤痕文学”作为具有时代开创意义的文学,它的“呐喊”三十年来“余音不绝”,并将以它强烈的时代启蒙精神永载史册!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uxiby/2021-07-21/4586.html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伤痕、文学、呐喊、余音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伤痕、文学、呐喊、余音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伤痕、文学、呐喊、余音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