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流溪别院

孟小冬怎在这家戏院告别舞台

时间:2021-08-25 14:26:28  来源:浦江客的博客  作者:浦江客  浏览: 分享:

孟小冬怎在这家戏院告别舞台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孟小冬

原名“三星舞台”的中国大戏院旧照 (图源网络)  

走在牛庄路上,你怎么也想象不出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喧闹。牛庄路,是紧挨着上海南京路的一条支马路,仅三百多米,在繁华地段颇显冷落,不少上海人都难说其详。说起这条路的昔日辉煌,不得不说座落在此的中国大戏院,不得不说当年梨园的一件大事——孟小冬告别演出。

上世纪三十年代名扬四海的“梨园冬皇”孟小冬,19479月在上海演出了两场《搜孤救孤》。当时的演员阵容轰动一时,由裘盛戎饰屠岸贾,赵培鑫饰公孙杵臼,魏莲芳饰程妻,王瑞芝操琴,闵兆华的月琴,魏希云的鼓,孟小冬饰主角程婴。消息传出,万人空巷,风头之健,压倒马连良、谭富英!其实,孟小冬自1943年起就退出舞台了,只是在194612月的北京电台庆祝抗战胜利清唱大会上,与李世芳合唱了《武家坡》。这是孟小冬息影舞台之后的第一次粉墨登台。这次演出后,孟小冬即南下居住上海了。息影舞台后的第二次演出,则是为祝贺杜月笙六十大寿。

据当时上海《力报》记者报道,退隐有年的孟小冬身体虚弱,第一场演出时嗓音亦稍闷,念白幸而嗓宽,尚能达远,惟底气不够。第二场已觉自然,嗓音亦稍出,韵味不亚于乃师。尤其她的表演神情,做得恰到好处,大有乃师风范。孟小冬演完戏后立即进后台卸妆,不肯谢幕。后经杜月笙等人劝说,她才盛情难却之下提出:“要我谢幕可以,但不能白谢,希望台下的有钱人得拿出钱来救济灾民。”结果观众纷纷响应,争先恐后地在捐款簿签名捐款。孟小冬这才重新戴上高方巾,挂上髯口,出场谢幕。这次义演的票款和赠送的花篮折合现金,悉数移充水灾账款。《搜孤救孤》一戏经孟小冬一唱而红,成为余派老生经典之作。  

至于说到孟小冬告别舞台的演出为什么选在中国大戏院,实在是因为这家戏院当年太有名了!

中国大戏院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025日开幕,曾三次更名。1929年,经营大世界游乐场的黄楚九,在浙江路牛庄路附近租下一块土地,除建造市房外,与人合资建造一座剧院。剧院于1930年初建成,原以三星大舞台为名,定于农历正月初一(130日)开幕。其时流氓大亨黄金荣派人前来告知:沪上只能有一个大舞台,即荣记大舞台,必须更名方可开张。为此几经求情,改名为三星舞台,才于25日开幕。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地处闸北的更新舞台在战火中被炸毁,同年8月重新整修后又毁于大火。1936年更新舞台迁至牛庄路三星舞台原址。据《申报》报道,更新舞台换址后重新开幕那天,日夜两场,“虽大雪终日,观者犹争先恐后”。1944年戏院改名为“中国大戏院”,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带有“中国”名称的历史性老剧场之一。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它与文明大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并称上海四大京剧舞台。

戏院主体建筑面积有五千多平方米,拥有梯次观众席三层,一千多个座位。戏院的极佳的音响效果和宽敞舞台,成为受剧团和观众喜爱的演出场所。尤其最为美伦美奂的观众厅穹顶,中心错落有致的两层共32瓣花瓣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在灯光的烘托下,高浮雕莲花纹光影透叠,层次分明而又工整细腻,无处不彰显欧式古典建筑风格的魅力。

中国大戏院的舞台规模和观众座位数在上海京剧舞台中并不显优势,但仍然被戏迷们称为上海“四大舞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从其初创时期的“三星舞台”到“更新舞台”再到“中国大戏院”,88年的舞台春秋,造就了不少京剧名人。

1934年开始的“厉家班”驻场演出,厉慧良从此闻名;1938年的海派京剧代表人物林树森压轴大戏的头牌成为更新舞台的台柱,也被观众称为“红生大王”;1940年开始,上海戏剧学校学生整齐的“正”字辈,每年在更新舞台公演,许多“正”字辈由此出名;1942年宋德珠被评为“四小名旦”后,成立自己的社团在更新舞台挂牌,其后的演出盛况空前;1943年已很有名气的马连良“扶风社”及张君秋、袁世海等京剧名人,多次进场演出,一直演到1948年;1946年梅兰芳把流浪在南京无锡街头的“夏声戏校”的学生介绍到中国大戏院,连演15场,一炮打响,许多学生也因此被正规剧团录用。诸如等等,举不胜举。正因如此,中国大戏院被誉为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也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的。

在中国大戏院舞台演红的演员逐渐增多,其舞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从报纸广告和戏单资料查证,早在304050年代,百分之九十以上京剧社团和名流名角如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言慧珠、李玉茹、盖叫天、李桂云、谭富英等等,都喜欢到中国大戏院的舞台合演、公演。有的还多次来演出,特别如李玉茹,不顾别人劝说,炮声隆隆中坚持在中国大戏院演出,直到上海解放。许多名人还把赈灾义演放在中国大戏院,出现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有趣的场景。如梅兰芳早在“三星舞台”之时就进行过赈会义演,还专门为徒弟李世芳抚恤义演。19479月,孟小冬在中国大戏院的赈灾义演,此“绝唱”成就了她艺术人生的巅峰。中国大戏院之所以成为上海“四大舞台”之一,了解了这些名人名角的舞台轨迹,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孟小冬

孟小冬主演的《搜孤救孤》剧照(孟小冬饰程婴、裘盛戎饰屠岸贾、赵培鑫饰公孙杵臼)

当然,中国大戏院的昔日繁华,主要还源于周边众多戏院和电影院的相互烘托。就在中国大戏院旁边的宁波路上,有同年开幕的新光大戏院(今新光影艺苑),意大利中世纪哥德式建筑风格,设一千多座位,梅兰芳、胡蝶等明星曾在此观看马连良的演出。不远处还有北京大戏院(今贵州剧场)、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再走几条马路到福州路一带,那就更热闹了。著名的有历来是京剧泰斗荟萃之地的天蟾舞台、二三十年代上海四大京剧舞台之一的共舞台。至于一些小剧场以及歇业或拆除的剧场戏院,更是难记其数。

据上海《黄浦区志》及有关史料记载,在20世纪3040年代,黄浦区内大小剧场星罗棋布,各种剧种百花齐放,区域内集聚有各类演艺娱乐场所百余处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戏院有30家,电影院有10家,书场有38家,舞厅有23家,当时上海的3家跑马厅、10家游乐场全部在黄浦区内。这一区域以南京路、西藏路为中轴,构成了旧上海演艺娱乐“黄金十字线”的格局,并由该“十字线”向四面辐射。于是,北到北京路(苏州河边),南至淮海路,东始江西路,西及陕西路,形成了方圆约3平方公里许的东西向长方形区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上海滩的“百老汇”。

往事越百年,中国大戏院和诸多老剧场昔日的辉煌已远去。然而,孟小冬等梨园巨星,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的委婉动听唱腔,仿佛还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liuxiby/2021-08-25/5085.html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孟小冬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孟小冬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孟小冬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邯郸文化网、流溪别院、孟小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