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成语典故篇
——人物故事·瓜田李下
丁伟
人物故事·瓜田李下
北齐有一名官员,名叫袁聿修,字叔德,出生于北朝的士族高门,是北魏中书令袁翻的儿子,小时侯过继给叔父袁跃为子。因他父亲袁翻曾担任过度支尚书,相当于后来的户部尚书,袁聿修也曾担任吏部尚书,所以人称父子两尚书。南北朝选拔官员时,重视门第背景,所以,九岁时袁聿修就做了副州长(主簿),以“官二代”的身份进入官场。但袁聿修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他平时话不多,但只要说话,必掷地有声。
有一年,袁聿修以大常少卿身份奉命去各地巡视,考察各地官员的政绩。他的好友邢邵在兖州当刺史,经过那里时,邢邵派人送给他一些白绸作为礼物,袁聿修说什么也不接受。为了说服老朋友,他特地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写道:“今天我路过这里,非比寻常。这次我是奉命出来巡视民情、考察官吏的,你虽是我的好朋友,但礼物却无论如何不能收。瓜田李下,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你能理解我。”朋友读了袁聿修的信,深为感动,便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认真考虑,不经意间做了错事,请你原谅。收到你的来信,我并无不快。你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做了清正的少卿,十分令人敬佩。”
(北齐校书图;北齐·杨子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袁聿修所处的北齐后期,国政衰败、道德沦丧、权臣贪腐成风,政治生态极为恶劣,但他在尚书省任职十年,连“一升酒”的馈赠都没有接受过,“清郎”之名可谓是实至名归。
袁聿修任信州刺史时,勤政为民,在任三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境内没有偷盗和欺压人的现象,治安稳定,邻里和谐。当时朝官到各州巡察,周围四个州的长官,都受到弹劾,但朝官却根本就没有去信州,可见朝廷对他的充分信任。等到他任职期满返回京城时,送行的百姓挤满了道路。人们挎着篮子,带着酒肉,跟在车子后面挽留他。当时正是酷暑,为避免百姓过于劳累,袁聿修时不时地停下来,随手举起一杯酒,答谢百姓的厚意,并劝说百姓们回去。回到京城后,信州百姓筹集了几百匹布,七百多人联名请求为袁聿修立碑,记载他的功德。
成语出自《北齐书·袁聿修列传》,其中有一句是:“瓜旧李下,古人所慎。”意思是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
瓜田李下:意思是说,经过瓜田时,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是摘瓜;路过李树林子时,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是摘李子后来人们将这句成语扩展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避免招惹无端的猜疑。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yishu/2021-08-09/4842.html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