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磁州窑

磁州窑重大发现!冶子村窑址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瓷器近万件,瓷片标本6万片!该区域唐代地层首次现世!

时间:2018-08-27 16:11:18  来源:解读邯郸  作者: 陈正  浏览: 分享:

 冶子村,行政隶属于河北省磁县都党乡,位于都党乡最南部,漳河出太行山山口的西岸上,隔河与观台窑址相望,漳河从两窑址中间通过,蜿蜒向东北汇入岳城水库。

 
漳河两岸除观台窑址、冶子窑址之外,还有东艾口窑址、观兵台窑址、申家庄窑址、荣花寨窑址等,是漳河流域最集中的烧造区域。
 
1、旧村改造,施工现场惊现大量瓷片
 

磁州窑遗址分布图
 
2015年3月,冶子村旧村改造,在开挖原村落基址时发现大量瓷片,遭到群众围观和个别不法人员的盗挖和盗掘。接举报后,磁县文物保管所执法人员迅速进入现场,勒令停工,进行现场保护。
 
经调查,冶子村旧村村址为磁州窑窑址的延伸地带,当年进行窑址调查时,因部分窑址被村庄房宅覆盖,故未列入保护范围。
 
现场迹象表明,旧村翻建区域正好是窑址埋藏丰富区域,故报经河北省文物局同意,2015年5月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磁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该遗存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成果让研究磁州窑的学者们大为振奋。2015年10月底前,已开探方10个,发掘面积296平方米,共发现窑炉2座、遗迹16个,出土各种完整或可复原瓷器近1万余件,各类瓷片标本近6万片。
 

挖掘现场实景
 
其中,T10⑥层出土的一组唐代时期青白釉点酱褐彩装饰的碗、盘、钵等器形标本表明,点彩装饰技法在唐代已非常成熟,从而将磁州窑毛笔点彩装饰技法时间从宋代提前到唐代。
 
2、大面积挖掘揭开“冶子窑”神秘面纱
 

唐代地层出土青白釉瓷片
 
据古籍记载,冶子因古时盛产瓷器而得名。
 
明嘉靖《磁州志》卷一:“冶子镇,在王城里(商代伯阳城),昔日陶冶,故名,今废。”。冶子镇,即现在的冶子村。古代冶子村的行政建制为“镇”,足以说明冶子村为当时的人口聚居地和陶冶中心,在古代磁州窑烧造历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
 
上世纪初陈万里先生对平原、河北二省窑址调查,在报告中对冶子窑就有过详尽的描述:“冶子村在漳河之北,与安阳之观台窑隔河相对,窑址沿河岸,自东向西,区域甚广。此处所见碎片,与观台相同,亦出瓷枕,所见半刻半画的黑花,有赭石色珍珠地划花的,有书写一首西江月,或其他诗句的,常见别字,想为当时比较寻常之作。此处多白釉碎片,划花的亦不少,不易与观台分别出来,所以就碎片说,观台与冶子,疑为同一时期的作品 。”
 
这段文字对冶子窑的窑场规模做了一个概括性描述,同时也揭示出了冶子窑当年烧造的盛景。
 
观台窑和冶子窑一河之隔,又为同时期的窑场,但因观台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先后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特别是1987年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联合对观台窑进行的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由此奠定了观台窑在磁州窑研究中的龙头地位。
 
而冶子窑因从没有过考古发掘活动,所以人们对冶子窑了解甚少。但这次冶子窑址的首次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让大家对冶子窑有了新的定位和新的认识。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馆长赵学锋认为,冶子窑此次出土器物及标本所表现的特点是:器形规整,胎质细腻,胎体坚薄,受火温度高,釉色光润,皆为上乘之作。
 

化妆白瓷
 
就观台窑址和冶子窑址出土瓷器及标本的精美度进行比对,冶子窑的瓷器要胜出观台窑不少。
 
所以,赵学峰认为从冶子窑当年的窑场规模和产品质量考量,特别是古文献记载“冶子”作为一个“镇”的建制的存在情况,冶子窑应为当时漳河流域的中心窑场或领军窑场。
 
3、毛笔点彩装饰技法由北宋早期提前到唐代
 

唐代地层出土黑釉瓷片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著名的窑场,由于它独特的装饰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影响了大江南北诸窑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素有“南有景德镇,北有磁州窑”之称。
 
其中心窑场就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和峰峰矿区境内,形成了以漳河、滏阳河两河流域为中心的两大烧造区域。其中漳河流域主要有观台窑、冶子窑、东艾口窑、申家庄窑、荣花寨窑、北贾壁窑和青碗窑窑等遗址;滏阳河流域主要有临水窑、盐店窑和富田窑等。 
 
赵学锋介绍说,此次发掘有两个重大成果。
 
一是1987年观台窑址考古发掘时,根据地层发现的器物标本,将观台窑最早烧造年代定为北宋初、五代末,故后来学术界就将观台窑烧造区的烧造年代以此作为了定论。而冶子窑址发现了唐代地层,将观台窑烧造区域的烧造年代由北宋初、五代末提前到了唐代。
 
2002年5月,峰峰临水镇三工区的建设工地发现了唐代窑残基一座、料池12个,从中出土了青白瓷片403片,还有少量黑瓷片和白瓷片及10多枚唐“开元通宝”铜钱。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隋青瓷向化妆白瓷过渡的表现特征。
 
经比对,冶子窑T10⑥层出土的黑釉碗、黄釉钵、青白釉碗与临水三工区出土的同类器都基本相同,同时结合考古发掘地层间的关系和出土器物特征,从而证明,冶子窑T10⑥层出土器物标本的烧造年代可定为唐代。1987年观台窑发掘发现的地层上限是北宋早期到五代末期,而冶子窑的发现将该区域窑场的烧造年代提前了一个年代。
 
二是磁州窑点彩装饰技法第一次发现是在1987年的观台窑址发掘,当时从观台窑一期地层出土了一批点褐彩的小钵和双耳小罐及行炉。纹饰多数点绘在行炉、罐、钵的肩部。从装饰工艺上看,它是在施过化妆土的坯体上用毛笔蘸上浓稠的褐彩料点绘梅花纹和草叶纹,然后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花纹凸出,用手触摸有突出之感。
 

青白釉点彩碗(唐)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磁州窑毛笔点彩装饰技法最早形成于北宋早期,金代以来毛笔书法绘画装饰是它的发展和延续。
 
但冶子窑唐代地层出土的点彩装饰器物标本表明,点彩装饰技法在唐代已非常成熟,窑工们在器物上用毛笔工具或绘太阳纹、菊花纹、草叶纹,或点绘斑点,从而改变了北朝、隋代以来瓷器的单色釉装饰局面,为后来发展形成的独特的“白地黑花”装饰风格奠定了基础。
 
4、遗憾未发现一片黑、白剔花工艺标本
 
仿定瓷器是磁州窑生产的一种精细瓷器,因其在造型和釉色等方面与定窑的产品有诸多相似,故命名。
 

仿定器盖(宋)
 
仿定瓷器的基本特点是不施化妆土,胎土经过多次淘洗加工,土质细腻,泥色较纯。然后在胎体上直接施釉,因胎体泥质致密,釉的吸附力强,烧成后,釉色光亮,成为磁州窑粗瓷细作的一个典范。 
 
冶子窑发掘出土了部分仿定器物,较集中出土于宋代中后期地层,主要有盏、器盖、盏托等,釉色有白定、黑定、紫定、绿定等。
 

兔毫盏(宋)
 
明代《格古要论》中记载:“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新者不足论也。”该文献对磁州窑仿定器给予了高度赞赏,“与定器相似”是评价瓷器的仿真程度,“无泪痕”应是评价釉色的光洁平滑度,“价高于定器”似是对当时市场商品价格的比较。
 
从冶子窑出土的仿定器看,其器形规整,胎壁坚薄,釉色晶亮,确实称得上是精品之作。
 
“由于此次发掘为抢救性发掘,开展发掘工作时间短,发掘面积小,未能对冶子窑全貌有更多认识和了解。”赵学峰认为,本次发掘的最大成果是发现了唐代地层,但也留下很多遗憾。
 
比如,本次发掘宋代地层出土瓷片标本器型种类最多,工艺技法最丰富,但宋代最具典型意义的黑、白剔花工艺却没发现一片标本;还有金代的典型工艺红绿彩,在地层中也只发现了寥寥数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冶子窑是古代陶冶重镇“冶子镇”上的一座重要窑场,其窑址地层出土的瓷器及标本品质堪称上乘,当是宋、金时期观台窑烧造区域内最重要的精品瓷器窑场。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