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邯郸紫金山——丰厚的文化积淀(七)

时间:2019-03-14 14:23:47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刘心长  浏览: 分享:

 

 第四,为元朝营建了两座雄伟壮观的都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刘秉忠为元朝营建的两座雄伟壮观的都城,是他一生最为自豪的得意之作。蒙哥即汗位,忽必烈受命主管蒙古和漠南军国庶事,经过十多年的管理体会,他感到蒙古兴起于漠北,随着征服地域越来越广大,而蒙古国的政治中心还远在漠北和林,“会朝亲展,奉贡述职”,多所不便,遂动议以道里居中计,建城市,修宫室。(《金华黄先生文集都大龙光万岩寺碑》)于是下令让刘秉忠及其弟子赵秉温“相宅筑城”。刘秉忠经过实地勘察,选择了“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这块地方,作为漠北与河南之间的中点,认为建城市最为适宜,建议忽必烈在此筑城,得到忽必烈的认可。《元朝名臣事略》卷九载(太保刘文正公)记载,刘乗秉忠“厥既得ト,则经营,不三年而毕务”。王恽《秋涧大全集中堂纪事上》记载,刘秉忠选择这块建城地址,“龙冈燔其阴,滦江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地势相当好。城建后取名开平城。《元史.世祖一》记载:“岁丙辰,春三月,命子聪ト于桓州东,楽水北,城开平府,经营宫室。”刘秉忠建筑开平城,完全是按照中原传统文化的模式来设计的,在一些基本的建筑程序上也是按中国古代的经典要求来实施的。比如,建城以前的“卜地”,就是依照了周代营建新都洛阳的模式。《尚书·召浩》记载,周武王晚年曾考虑在伊、洛流域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到周成王时,周公决定营建洛邑,于是要召公去办理,“太保朝至洛,ト宅,厥既得ト,则经营。”这是周公告召公,到了洛邑,先ト问吉凶,如果是吉兆,就可以着手劫测城郭、宫室、宗庙、朝市等位置,作出建城规划。刘秉忠按中原传统文化建筑起来的开平城,迅速成为忽必烈政治集团的中心,也成为以刘秉忠为核心的汉族知识分子投奔忽必烈汇聚金莲川智囊团的重要基地。与反对“汉法”的保守势力盘居的和林城相比,开平城一片朝气蓬勃,不但摆脱了蒙古内部保守势力的纠缠和阻挠,而且为忽必烈统一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政治桥头堡。公元1259年,蒙哥在合州钓鱼城战死,忽必烈在围攻鄂州时得知丧讯,立即回军北返,于公元12603月在开平即汗位,并定当年为中统元年,开始建元纪岁。即汗位后的忽必烈又很快平息了和林守旧势力的叛乱。公元1264年,升开平府为上都。随着忽必烈在黄河流域的政治军事发展和局势稳定,政治军事中心南移又成为一件大事。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忽必烈决定再把政治中心南移,迁到燕京,并再次委任刘秉忠主持新都城的设计和营建。刘秉忠碰到了一次发挥聪明智慧才于的机遇。

 

刘秉忠设计的元大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前身。元大都的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气势。凡是到过北京的人们,都会被一种磅礴雄伟的气势所震撼。象刘秉忠这样文弱的书生兼僧人,他的胸中怎么会有这么非凡的气度和オ华,这大约可能与他青年时代在紫金山看到大气磅礴、雄伟壮丽的落日有关,那种令刘秉忠终生难忘的印象,在设计元大都时得到启迪、升华。在借鉴历史资料时,紫金山壮丽的景象也起到了对比、参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元大都的修建在中国建筑史上以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具有座标性的意义。

 

早在刘秉忠出生那年,即公元1216年,北方强盛起来的金国开始在辽国南京的旧址上扩建金国南京即金中都。金中都的所在位置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宣武区西部的大半,周长37华里多,略成长方形。城中部的前方为皇城,旧址在今广安门以南,为长方形小城。皇城之内又有宫城。金中都的扩建,规模浩大,据说连汴梁城中的太湖石都劫运来了。金中都成为北方一座豪华繁荣的大都城。在金中都城外,还搞了不少的建筑,比如,横跨水定河上的卢沟桥。又比如,在中都东北郊外相去二三公里一片河湖地带营建的大宁离宫。这座离官的主要建筑,集中在湖中由人工堆筑的琼华岛上,风景非常之美。这个琼华岛,就是现在北京市内北海公园中那座美丽的白塔山。公元1215年,也就是刘秉忠诞生的前一年,蒙古军队攻陷金中都,纵兵掳掠,焚烧宫殿,大火月余不灭,金中都在大火中变为废墟。由于大宁官在城郊,幸而得以保全。四十四年后,忽必烈从鄂州北归争夺王位路过中都,没有住在残破的中都城里,而是住在东北郊的大宁宫。大约大宁官给忽必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忽必烈即汗位后曾几次下令修建琼华岛。后来,元大都也是以大宁宫所在的湖泊为中心设计的。

 

忽必烈即汗位后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和淮河以北局面的稳定,再次把政治中心南移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忽必烈曾经和刘秉忠商议,准备在上都开平府和中都大兴府两地中间选择一处作为主都城。刘秉忠对古代的占卜堪舆术很精通,他看中了燕京这块地方。金中都所处的这片地域,如果从高空俯瞰,很象一个海湾,西部、北部、东北部有群山做屏障,可北上塞外、漠北,南连华北大平原,可直下江南,东距渤海不远,对加强国际交往,发展海外贸易极为方便。战国时燕国的蓟城,隋唐时代的北方军事重镇幽州城,辽国的陪都南京文称蓟京,金国的都城中都,其旧址都在这里。刘秉忠考察审视了这里的山川地貌,感到这里有一种郁郁的帝王之都的气势,于是建议忽必烈把都城的选址定在这里。但是,刘秉忠并没有在中都的旧址上修补重建,而是在中都的东北另建新城。刘秉忠营建元大都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建都要求规划设计的。可以说,在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中,最接近于中国古代以体现王权至上的理想设计方案。《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在先秦诸经中是最晚出的,但南朝齐代王僧度曾见到过汲冢出土的科斗文竹简《考工记》,判定其为先秦典籍当没有向题。有一种说法认为,《考工记》写好后没有施行,因为《考工记》的记载与后来的历史文献记载有不一致的地方。国,指国都,营建国都和规定是方9里,每道城墙各有3个门,内城纵横各有9条街道,王宫所在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坛,前边是朝堂,后边是街市。但现在考古勘察的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没有一个是按(《考工记》的要求建筑的。为什么会这样,古代典籍注疏专家的解释很多,看法也很不一致,我们可以不去细究。以后汉唐的长安城、洛阳城、宋代的开封城,也没有完全按《考工记》的规定建筑。这大约在建城构思上以及实际建筑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然而,刘秉忠设计的元大都却形神兼备地体现了《考工记》提出的建筑思想。当然,元大都的设计规模比《考工记》提出的规模要大得多。刘秉忠规划的元大都有三层城郭,即外郭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城墙用夯土筑城,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城周长60里,合今28600米。全城共有11座城门,当年元大都的城门遗址都能在今天北京市找到其所在的对应位置,南城墙自西向东是顺承门(今西单)、丽正门(今天安门南)和文明门(今东单),北城墙自西向东是健德门(今德胜门小关)、安贞门(今安定门小关),西城墙自北向南是肃德门(今北师大西)、和义门(今西直门)和平则门(今卓城门),东城墙自北向南是光熙门(今和平里东)、崇仁门(今东直门)和齐化门(今朝阳门)。大都城内宮城萧墙以外是居民商业区,城内有南北的主干大道,大道两旁有等距离的胡同。沿着一定纵横街道,划分为五十坊,每个城门以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两座城门之间,除少数例外,也都加辟一条干道。这些干道纵横交错,共计南北干道有9条,形成棋盘式的格局。整齐划一,井然有序。宫城是以金国大宁离宫为基础而修建的。周围宫墙有930步,高35尺,分崇天、星棋、云从、东华、西华、厚载6门。宮城内以宫殿为主,亭台楼阁相配,建筑十分雅致。宮城北面设立了一个中心台,作为测定全城方位的基准点,并以这一点为中心,向南正对宫城中心线,也是整个都城的中心线;向东直通城东中门崇仁门;向西隔水潭遥对城西门和义门,四面城墙到中心台的距离,大致是相等的。曹操营建邺城,首创城建布局的中轴对称,邺城的建置对以后都城的营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秉忠设置城建中心台,是对业邺城的“中轴对称”布局的一个发展和创造。元大都的宫殿设计和营建,规模远远超过了金中都,整个宫殿群环绕着太液池,构成一个整体。在太液殿的东岸,是以大明殿为主体的皇城,皇城周长3500米,宫殿林立,金碧辉煌,是元朝帝王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太液池的西岸,原建有太子的行宫,后来改为皇太后和皇后、妃子居住的隆福宮、兴圣宫等建筑。刘乗忠在设计元大都时,还把政府的主要位置也加以安排。作为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中书省,被安排在钟鼓楼西北的风池坊中。枢密院由于要随时处理军机大事,所以被安置在紧靠宫城东面的东华门外,御史台则设在皇城南面的澄清坊中。作为祭礼蒙古祖先的太庙,按照“左祖右社的原则,建在城东南门齐北门内路北。刘秉忠亲自制定神主的样式,供祭祀之用。社稷坛的位置和太庙东西对称,位于西城南门平则门内道北。元大都的营建可以看作是迅速崛起的元帝国的军事经济方面的强盛在城建上的反映。元大都建成后很快就成为无与伦比的国际商贸大都市。公元1275年的夏天,17岁的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跟着他的父亲和叔父来到了中国,受到了正在上都南屏山避暑的忽必烈的热烈欢迎,忽必烈任命三人做元朝的官吏。在此之前不到一年,刘秉忠也曾跟随忽必烈来上都南屏山避暑,却在自已的斋舍中瘁然去世,无疾而终。遗憾的是,刘秉忠没有能与马可·波罗相会,不然,作为忽必烈的重臣,他一定会参加忽必烈欢迎马可·波罗的会见接待的。马可·波罗很聪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由于他办事于练,细心认真,深受忽必烈的喜爱和信任。17年后,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回到了家乡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正进行战争,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舰队与热那亚的作战,兵败被俘,在狱中关押了一年,他同狱中有一位叫鲁恩蒂谦的作家,马可·波罗把他在亚洲的丰富见闻口授给鲁恩蒂谦听,鲁恩蒂谦记述下来马可·波罗的口述资料,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东方闻见录》,又称《马可·波罗行纪》。这部书的出版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世界一大奇书”,使欧洲人大开眼界,对东方十分向往,就象我们现在一部分人向往西方一样。《东方闻见录》把马可·波罗在大都的亲见目睹作了真切地描述,书中说:“你们,必须知道,那里有一个又大又繁荣的古城叫做汗八里。”“汗八里”是大汗之城的意思,即元大都。马可波罗用无限赞叹的口吻记述了元大都高大的环绕全城的城墙,笔直而宽阔的大街,沿着大街两旁的店铺、房屋和富人的庭院,他还细致地描述了大都城内占显要地位的皇城,以及皇城内富丽堂皇的宫殿和景色优美的苑囿。他大为赞叹地说:“城是如此的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它了。”明、清两代,分别对元大都进行了改建和扩建。明代把北面城墙南移约5公里另筑新城墙,又将南城墙向南推移2公里,后又加筑外罗城。清朝完全沿袭了明朝的格局,只有小范围的增建和改建。所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三个王朝国都的基础和规模,是由刘秉忠规划设计的,这个历史贡献是巨大的,是罕有匹的。

 

对于刘秉忠这个人和他所做出的贡献,很多人包括刘秉忠的同时代人物都感到有不少谜一样的疑团难以理解。在元代,蒙古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追是很严重的。社会上的人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是高等社阶层,可以担任主要官职;汉人和南人是低等社会阶层,不能担重要官职。可是,身为汉人的刘秉忠却登上了行政官位的峰巅参领中书省事。这是什么原因呢?蒙古人征服异族靠马队和战刀,卑视读书人的笔杆子,儒生在当时是“老九”,社会地位在妓女之下,乞丐以上,而刘秉忠这个文弱的书生,在紫金山饿得连饭也不上,又没有什么家族和社会权势,却长期受到忽必烈的高度赖,委以重任,参与重大军国大事的秘密决策,使刘秉忠做出了其他人难以做出的特殊重大贡献,起到了其他人难以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又是为什么?考察刘秉忠一生的行止,可以说,历史的真实在于,忽必烈以其强劲的武力征服了中原,而刘秉忠却以中原高度发展的汉文化征服了忽必烈。除了刘秉忠为忽必烈谋划的统一中原符合忽必烈的意愿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因素,就是刘秉忠所达到的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在紫金山蕴孕发端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品察一下刘秉忠的人生境界。(待续)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低调的千年古都,网友0差评,到了最佳旅游季节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市,历史悠久风水极佳,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石窟,奢华无比造像达51000多尊,游客却不多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