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故吴明府墓志铭
该墓志整碑由隶书撰成,笔韵十足,字体漂亮。开头一排为小篆,四周还刻满了道教的八卦文。这种规格在古代墓志中极为罕见。志盖上除了对墓志主人朝代的叙述之外,还刻有:“萃 六月卦 大吉之;謙 九月卦 葬後一遷捌;百年吳奴子所發掘 誠吳奴子厚葬之得大吉昌”两行字。可见,墓主人生前信奉道教,去世之前还不忘给自己卜上一卦;还把卦像刻在了自己的墓志盖上.这是极其少见的。因此,此志是很罕见的古代墓志之一,在书法与宗教上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大隋洺州广年县令故吴明府墓志铭,近年出土于河南洛阳。洺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治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古城。广年县,原县治在永年县曲陌乡故城村,北周移至广府古城。
(1)洺州及广年县历史沿革:
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废广平郡始置洺州,洺州州治同时也是广年县治,在今永年县广府古城,辖县八。后改洺州为武安郡,郡治仍在广府古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改郡仍称洺州。隋文帝仁寿元年(601),为避太子杨广讳,广年县更名永年县,一直沿用至今。隋末唐初,窦建德在洺州建立大夏,并称帝。之后,洺州或称武安郡,或称广平郡,唐、五代、宋、金时期以称洺州为主,一直到元太宗八年(1236)改洺州为邢洺路,洺州在历史上存在了五百余年。明清古洺州辖区称广平府;中华民国废府留县,属大名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区域属邯郸地区(邯郸市)。
(2)关于墓志有关情况简介:
志主吴通版授永年县令是在隋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时年74岁,逝世于隋开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享年88岁,撰墓志于隋开皇廿年即公元600年,当时的永年县还称“洺州广年县”,下葬后第二年即隋文帝仁寿元年,也就是公元601年,为避太子杨广讳,广年县更名永年县。志主吴通版授永年县令,实际并没有到任,只是一种荣誉职务,是朝廷对年高德劭之人的一种褒奖。
(3)大隋洺州广年县令故吳明府墓志铭
天帝告地下塚中王氣、五方諸神、趙子/都等: 大隋開皇廿年歲次庚申十月丁/巳朔廿九日乙酉, 君諱通, 字僧伽, 勃海/安陵人也。祖宜, 趙州司馬。父齋, 幽州長/史。君齊徐州散騎, 開皇三年, 勅使郃陽/公梁子恭版授洺州廣年縣令, 至十七/年九月遘疾, 春秋八十有八, 終於家第, /與夫人謝氏葬於洛城西南十里營墳。/恐谷徙山移, 乃為刊記: 生值清真/之氣, 死歸玄宮。翳身冥鄉, 潛寧澄虛, 辟/斥諸禁諸忌, 不得妄為害氣, 當令於後/見世子孫昌熾, 文詠九功, 武備七德, 生/生富貴, 興王無窮, 壹如土下九天律令。
志主吴通, 及祖吴宜、父吴斋, 不见传世典籍所载, 可补史阙。志谓吴通勃海安陵人(今河北吴桥县北), 曾官齐徐州散骑常侍, 开皇三年( 583) , 敕使郃阳公梁子恭版授洺州广年(今河北永年县东) 县令。散骑常侍, 魏文帝黄初年间合散骑与常侍二官而置, 侍奉禁内, 掌劝谏之事。历代沿设, 北齐属集书省, 仍习旧职, 掌讽议献纳, 兼以出入王命, 职位不显。梁子恭,史有所载。《隋书》卷七十三《赵轨传》 云: ...(赵轨) 有能名, ...在州四年, 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邵阳公梁子恭状上, 高祖嘉之, 赐物三百段, 米三百石, 征轨入朝。<旧唐书> 载同,并记其事在开皇中。时持节使者梁子恭巡行州县, 察长吏贤不肖, 礼高年, 赈穷乏, 故有张轨入朝及吴通版授县令之事。版授, 即版授高年, 系盛行于北朝时期的一种旨在善待耆老的职官除授制度, 规定有德望之老者在一定年龄授予相应虚衔官职。如北周武帝保定元年( 561) 正月,甲戌, 诏先经兵戎官年六十已上, 及民七十已上, 节级板授官。 隋承前制, 杨广大业元年( 605) 诏书: ...高年之老, 加其版授, 并依别条, 赐以粟帛。...大业七年( 611) 又诏: 其河北诸郡及山西、山东年九十已上者, 版授太守; 八十者, 授县令。按, 开皇三年吴通版授县令, 时年七十四岁, 年龄及除授职官大体符合北周版授之制, 反映了隋初版授制度的真实状态。墓志最后云吴通开皇十七年( 597), 享年八十八岁, 卒于家。逆推之, 吴通当生于北魏永平三年( 510) , 历北魏、东魏、北齐及隋四朝, 可谓颐年有道。
墓志铭正文:大隋洺州广年县令故吴明府墓志铭
故吴明府墓志铭局部
大隋洺州广年县令故吴明府墓志铭局部
大隋洺州广年县令故吴明府墓志铭
链接:www.handanwenhua.net/mingren/2021-07-16/4450.php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